臺灣石油工會月刊特訊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

★勞工為台灣發聲 為權益打拼★ 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總會)●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全體與會人員合影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 ●10月6日婦女論壇由王麗容教授介紹台灣婦女運動發展

        國際化學、能源及礦業一般勞動組合(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於九十一年十月六日至八日假臺北市富都飯店舉行,計有臺灣、日本、泰國、斐濟、尼泊爾、印度、馬來西亞、韓國、澳洲及新加坡等國家參加。此次會議由臺灣電力工會(臺灣地區執行委員)主辦,本會(會員國工會)協辦,由於是首次接手舉辦如此大型且正式的國際級勞工會議,所以兩個工會都不敢掉以輕心,一連密集召開四次籌備工作會議,籌備整個會議流程,包括展覽會場佈置、學員食宿、同步翻譯系統建構、服務人員配置、確認各相關事項進行步驟及任務分工等。籌備期間亦邀請全國產業總工會、臺灣勞工陣線及臺灣婦女就業促進協會共同參與,借重這些團體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期使會議之舉辦更臻完善。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左二:張晉芬教授。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大會主題:民營化反思討論。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右一:翟宛文教授。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主辦國代表石油工會黃清賢理事長、電力工會吳振台理事長接受印度代表致國禮『哈達』最敬禮。

亞太國家婦女權益研討
       十月六日「亞太國家會員工會婦女就業問題交流」首先登場,會議由ICEM亞太地區秘書長皮楨善(韓國籍)及臺灣婦女就業促進協會理事長王麗容教授共同主持,在會中王理事長針對全球化與婦女勞動力流動、臺灣兩性工作平等法、婦女就業安全與現況分析、婦女工作權益保障及女性外勞保護等議題,均做了精闢的詮釋與說明,讓與會代表清楚了解目前臺灣女性所處就業職場環境及臺灣法律對就業婦女之保障。而包括尼泊爾、泰國、印度及新加坡等國家代表,亦各自闡述國內婦女就業現況、國家法律保障及遭遇的困境等。透過經驗的分享,代表們突破了國籍的籓離,編織著共同的記憶;透過問題的研討,代表們感同身受,試圖找出共同的解決方案。皮楨善秘書長則在會議總結時強調保障婦女職場就業權益的重要性,並將於明年世界年會中正式提出成立婦女委員會之構想,以實際行動支持國際婦女權益,落實兩性工作平權。
亞太地區執行委員會議隆重登場
         亞太地區執行委員會議在十月七日上午九時隆重開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外交部亦指派官員蒞臨指導,顯見政府相關部門對此次會議之重視。ICEM亞太地區林司主席(日本籍)於致詞時表示,此次會議將討論兩大議題,一為國營事業自由化、民營化的議題,再則是有關跨國企業問題之探討,希望與會代表能夠提出建設性建議,因為面對未來需要更多全球化策略,才能幫助所有會員國工會及勞工走出困頓。另外,當務之急除需儘早建立會員國工會間綿密的資訊網絡,即時分享資訊外,更需深入討論如何克服日益困窘的財務問題,讓ICEM的運作順暢。

         主辦國臺灣電力工會吳振臺理事長致詞時指出,ICEM擁有全世界一○三個會員國,四四一個團體近二千萬名的會員,臺電工會能夠主辦此次大型會議甚感榮幸,尤其對於ICEM在臺灣遭逢九二一大地震災難期間慷慨解囊,充分發揮人道關懷精神,致上萬分謝意。

         另本會黃清賢理事長致詞時提出,全球化已對勞工造成重大影響,尤其跨國企業、國營事業民營化造成失業率節節上升問題,在在需要各國政府與勞工間共同努力。畢竟一國政經環境是否穩定取決於該國勞動人口是否充分就業,失業率的增加只會讓更多的人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與惶恐,因此,期許此次會議能研擬出良好對策。

         而臺電公司林能白董事長則稱許工會成功扮演勞資溝通橋樑角色,且經由舉辦國際會議達到實質交流目的。

         勞委會周毓文科長則強調,臺灣在全球化風潮下,資本家將資金帶往全世界,勞工問題已跨越國界,即使勞資雙方在簽訂團體協約情況下,仍不免產生勞資爭議。目前傳統勞工法令規範無法跨越國界,致跨國勞資爭議處理遇到瓶頸,所以跨國性的國際工會組織若能與政府發展更多的合作計劃,將能有效發揮協調功能。

         外交部楊昇文專門委員感性的表達,臺灣政治民主、經濟繁榮、風土之美及社會多元景象,與非洲地區的貧窮落後相比,顯得彌足珍貴,時值臺灣國際處境艱難時刻,此活動讓臺灣充分發聲,更顯意義非凡。整個開幕活動歷時三十分鐘,有期許、有掌聲也有肯定。

          接連兩天的研討會討論議題包括:臺灣民營化與自由化、臺灣勞工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多國企業與ICEM策略、會員國產業與勞工議題報告等。由於議題討論方式經過事先設計,在產、官、學界代表都能充分發言情況下,每一個議題皆引起與會人員濃厚的興趣及熱烈的迴響。茲將研討會概況摘錄如后:

壹、臺灣民營化與自由化評論

主持人:臺電工會吳振臺理事長評論人:官方代表:經濟部國營會楊科長

學界代表:張晉芬(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瞿宛文(中研院社科所經濟組研究員兼副所長)  工會代表:黃清賢理事長 劉渤(臺灣勞工陣線主席) ICEM代表:馬來西亞、斐濟、泰國代表

內容摘要:

         國營會楊科長在報告中,就政府民營化政策、臺灣民營化經歷、民營化原因、民營化方法及未來展望做了原則性說明,並再三強調民營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旨在改善國營事業經營體質,使其恢復活力,讓事業經營更具彈性,進而提昇績效與競爭力。

         張晉芬教授認為,政府民營化政策未做周詳規劃,也不關心民營化的結果,包括:

一.如何處理國營事業財產?

二.未做事後檢討:民營化是否達到經濟效果?對產業競爭可有幫助?員工就業情形如何?

三.不符社會正義:民營化對員工將產生哪些影響?有多少員工失業?所得下降?應做事前評估,事後調查。

         瞿宛文教授指出,1980年代後期政府改變依賴國營事業路線,不再藉由國營事業推動產業發展。如今政府推動民營化政策,希望讓國營事業擁有更多的經營自主權及空間。惟若以逆向思考,政府所謂的民營化定義是將官股降為50﹪以下即屬之,官方即使僅擁有40﹪~49﹪的股權卻仍可掌控企業,並且就此擺脫立法院的監督。所以民營化不但不能引進專業管理,反而可能帶來更多的政治干預不利企業發展。在當前各政治勢力的角力下,以目前的政經環境施行民營化將十分艱難。

         黃清賢理事長站在勞工立場發言,直指政府推動民營化政策是賤賣國家資產的不當決策,因為提昇國營事業競爭力的方法很多,舉凡法令的鬆綁就能使國營事業具備民營企業的活力,所以民營化不是「企業化」的唯一手段。尤其石油、電力等涉及國家能源政策的產業,政府不能只求為民營化而將其視為一般商品,否則只問利潤不顧國家能源政策的作為,將使國家國防堪慮。其次,自由化≠民營化,政府應先改善國營事業的體質,而非以自由化之名行民營化之實,畢竟處在經濟景氣低迷時刻,民營化的步調需放慢,才能避免因裁員、減薪造成國內失業率的攀升,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 ●PACE工會代表於會中爭取支持。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左一為勞委會代表周渝文科長再開幕式表達歡迎之意。
         劉渤主席則以春秋戰國時代就有國營事業(公娼、鹽田)的歷史論述,驗證稀少性資源由國家統籌分配的概念;也強調國營事業的競爭力不在於企業本身,而是建構於政治領導人對於國、民營企業的開放程度、差別認知基礎上。政府應充分授權經營領導團隊帶領企業轉型,讓經濟議題回歸經濟手段解決,徹底改變過去「政治問題由法律手段解決」,「法律問題用經濟手段解決」的亂象。

         馬來西亞代表表示,官方以民營化手段削弱工會力量,且以約僱工取代正式勞工。而馬來西亞國營事業民營化情形如后:

一、電力與石油產業最先實施民營化。

二、鐵道事業的民營化最成功,因為政府為員工加薪20﹪且員工享有股份,並根據契約五年內不得裁員,所以工會全然接受。

三、電信產業民營化後企業成本反而增加,效率卻未見提昇。

四、公立醫院的民營化則因工會反對力量強大宣告暫緩。

         斐濟代表則不諱言,其國家面積小、人口低於一百萬人,且缺乏社會安全網,致使民營化過程中失業勞工造成社會問題。民營化圖利財團的結果,政府、人民都成輸家。

         泰國代表表示,電力是國家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影響人民生計甚鉅,所以必須國營。但泰國政府為因應全球化趨勢正在進行改變,最近總理將下鄉巡視十八家國營事業,並安排由能源部長陪同會見工會幹部,屆時工會將強烈要求參與政府民營化委員會。

        在民營化議題研討中,不論產、官、學界或國際工會間都有一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民營化」不是處理國營事業問題的萬靈丹,更不是放諸四海皆準,必須考慮依產業之特性與需求而有所調整,方能克盡全功。而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在覓思如何提昇企業競爭力,創造更高的企業獲利的同時,確保勞工工作權及相關勞動權益,才能使民營化成為成功改造企業的最佳典範。

貳、臺灣勞工運動的回顧與展望

主持人:黃清賢理事長

第一場:臺灣勞工與社會運動的歷史發展

主講人:何明修(南華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第二場:臺灣產業工會運動之現況與展望

主講人:郭國文(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

內容摘要:

         黃理事長就勞工運動與政治、經濟的相互牽動做了引言。

         何明修教授則對臺灣過去五十年來政治、經濟的演變,解嚴前政治箝制工會,社會團體爭取權利,環保運動的興起,解嚴後的勞工運動走向,勞資爭議的急速增加對政治的影響等,均做了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另郭國文秘書長將複雜的臺灣工會運動發展史以簡明扼要的數字說明為四階段、三困境、二大系統、一隊伍及推動未來五大法:

一.4階段: (一)1984年勞基法通過至1988年。 (二)1988年勞資爭議不斷至1992年。 (三)1993年工會串連期、1996年成立國營事業四大工會聯合會(石油、電信、臺電、郵務工會)至2000年勞工政策白皮書。 (四)2000年5月1日全國產業總工會成立、同年全國總工會分裂,迄今臺灣有八大全國性工會。

二.3困境: (一)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的修法:使廠場切割成小的企業工會,聯合組織不被接受,自然人加入工會組織的權利被限制。 (二)民營化政策的持續推動:促成國營事業工會的危機感,但也注定民營化後被瓦解。 (三)產業外移使企業、廠場工會瓦解(隨公司母體不存在,工會自然瓦解),對民營企業衝擊較大。

三.2大系統: (一) 國營事業為主,屬大型企業工會。 (二) 民營事業為主,屬縣市企業工會。

四.1隊伍:       期待白領工會的誕生,例如銀行員工會、壽險業工會及教師工會等,壯大臺灣工會基礎。而企業與白領工會的結合將是大勢所趨。

五.推動未來5大法:(一) 勞退金條例。 (二) 教師法。 (三) 工會法。 (四) 團體協約法。 (五) 勞資爭議處理法。

        在聽完幾位國內工會前輩精采的論述後,與會的外國代表紛紛發言並提出許多問題,諸如:臺灣是否成立工黨?民營企業工會的未來發展?臺灣未來的勞工運動走向?勞工運動能否自然形成勞工政黨?政府與國營事業工會在民營化議題上意見兩極,如何改善關係?中小企業成立工會十分困難,如何保障勞工權益?未來全國性各大工會是否可能合併?臺灣如何面對日益頻繁的跨國性勞資爭議?....。這些具前瞻性的議題,有待國內勞、資、政三方仔細省思並及早提出因應策略,方能防範於未然。

參、多國企業與ICEM策略

主持人:ICEM亞太地區林司主席

主講人:ICEM代表

內容摘要:

       ICEM於1997年成立區域網絡,在亞太地區總共建立了六大網絡,包括產業網絡、藥品業網絡、橡膠網絡、礦業探採網絡、石油天然氣網絡及目前正積極成立的化妝品業網絡。由於各國與國間政經環境不盡相同,ICEM透過資訊的透明化與交流,讓會員國追求同業間享有的較高勞動條件及合理的薪資。另外則配合聯合國ILO國際勞工組織推動「鼓勵跨國企業尊重國際勞工標準」,包括人權;確認尊重人權;企業尊重結社權利、集體協商權利;有效廢止童工;消除職場性別歧視;保護約僱工;企業審慎處理環保問題;提出環保計劃及拒絕環保危害等9項跨國企業行為準原則。再者,加強協商能力、技巧之訓練,學習介入跨國企業勞資爭議處理模式及研擬一套防範措施等,都是ICEM需要積極準備與研議的課題。

肆、會員國產業工會活動與現況報告

內容摘要:

一、斐濟: (一)政經環境:2000年政變使政權輪替,國內經濟蕭條,勞工薪資所得持續下降,企業獲利所得卻不斷提昇,所以吸引大批外資進駐自由貿易區,惟雖增加勞工就業機會,勞動所得依然十分低廉,無法改善人民的貧窮。 (二)工會發展:政府修改勞動法令,讓組織工會更加困難,降低工會力量。

二、印度:(一)政經環境:擁有10億人口,貧窮人口佔26﹪(過去十年平均為36﹪);全國勞動人口佔40﹪,女性佔22﹪;2001年GTP成長4.6﹪,2002年預估成長6﹪;通貨膨脹率1.6﹪;出口成長14﹪;外匯存底60億美元。在經濟問題上,由於各國貨品傾銷嚴重,印度政府擬實施反傾銷及進口配額制度予以杜絕。在國營事業的處理上,政府欲與勞工簽署10年勞動協議,被許多工會拒絕;另受到世界銀行與IMF壓力而實施的民營化政策,因受到工會的強力反對而將步伐放慢。 (二)失業率:2001年為8﹪。 (三) 工會發展:在保護勞動法令上,跨國財團一再要求政府修法廢止「終止勞動契約需工會同意」條款,將使勞工權益深受影響。

三、馬來西亞: (一)政經環境:現任總理馬哈地宣佈將於2003年10月退休,勢必造成政局不穩,為未來一大隱憂。另公務人員每5年調薪1次,但近25個月來公務人員調薪達20﹪。 (二)失業率:2001年為3.6﹪。 (三)工會發展:980萬名勞工中加入工會者不到10﹪。在勞動法令上,政府擬將集體協商合約由原不得超過3年,修訂為1年。

四、尼泊爾:(一)政經環境:2001年11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今年10月初國王又將首相撤職而集大權於一身,使得原今(2002)年11月將舉行之選舉,在各政黨要求下延後6個月辦理。由於受政治環境之不穩定影響,每2年固定進行的集體協商迄未進行。 (二)工會發展:在勞動法令有關組織工會方面,工會會員人數只要超出5000人即可登記為全國性工會,並有權利與中央政府進行交涉。工會未來發展則以工會之合併為目標,唯有如此才有動力與希望。

五、新加坡: (一)政經環境:2001年經濟成長為-2﹪,有通貨緊縮之疑慮,加上美、日的不景氣,全球市場結構丕變及東南亞政經環境不佳,對國內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二)失業率:2001年為4.4﹪。 (三)工會發展:1.由於受教育結構(高等教育者增多)改變影響,致使勞工工會參與率降低。2.國內6大工會將於2002年10月10日合併為OPEC。3.現工會30﹪幹部為企業主管。

六、泰國: (一)政經環境:泰國政府一向為資方代言。在國營事業民營化釋股方面,政府計劃於5年內將水力、電力、煉油、菸草、銀行及機場等賺錢事業民營化。而毒品氾濫、公務員貪污、失業率居高不下及醫療保險計劃不佳等社會問題,對勞工之影響甚鉅。另全球化對勞工衝擊很大,IMF及世界銀行一再呼籲政府遵守規範,以確保勞工權益。現勞工工作場所變動性大,所以不論工作年資長短皆以約僱工視之。 (二)工會發展:勞工籌組工會,跨國企業卻以調職方式讓工會幹部無法串連。

七、韓國:(一)政經環境:勞工要求每週工作5天,但雇主聯合會反對,現正由勞工政黨出面協調。 (二)工會發展:FKCU(全國勞動同盟)已成立政黨,10月底前並進行與民主勞工黨合併之可行性評估。

         由於各國代表事先皆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所以報告內容簡明扼要,每每都能切入重點,讓人獲益匪淺。惟美中不足的是原先亦將出席本次大會做國情報告的菲律賓、印尼、巴基斯坦、蒙古及紐西蘭代表或因簽證、或因參加其他會議而不克前來,不免令人有遺珠之憾。

臺灣勞工走出去 國際勞工大團結
         各國代表間藉由三天的會議做了深入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時間雖然緊湊卻也十分充實。尤其來自不同國度的代表,即使國情、文化、習俗、語文及生活習慣差異極大,但是大家卻擁有相同的「勞工」身分,在跨國企業、全球化及WTO等世界共同議題的影響下,每位勞工不論膚色為何,都無可避免的必須面對相同的未來困境及命運。須知,勞工不論身在那一個國家都佔多數,卻都是政治邊緣人、弱勢的族群。因此,唯有國際勞工大團結,才有可能提昇勞工地位,確保勞工基本生存權、工作權,進而追求勞工應有的尊嚴,這是國際勞工必須有的自知與覺醒,也是打破「勞工永遠是輸家」魔咒的不二法門。

         此次,臺灣勞工經由舉辦國際會議,站上國際舞臺與國際接軌,象徵著臺灣勞工運動的逐步轉型,也代表了勞工追求卓越的企圖心。未來,勞工將不斷的走向國際,藉由各種活動展現臺灣勞工的實力,並持續為臺灣發聲,讓臺灣走出去!

回通訊目錄頁

[專題報導]勞工為台灣發聲.為權益打拼--2002年ICEM亞太地區區域論壇及執行委員會議紀實/戴國榮

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5-6樓 TEL:02-23817712 FAX:02-23753986   http://www.tpw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