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專題報導]另類觀點談中油承接中美和之股權/蕭慕俊(筆名庖丁解讀)專題報導

另類觀點談中油承接中美和之股權/蕭慕俊(筆名庖丁解讀)

前言        91年10月30日,正當石油工會幹部在立法院外為民營化釋股陳情之際。立法院內預算及決算委員會正進行經濟部投資或經營事業投資效益及重大投資計畫報告,會中,民進黨籍立委林國華(雲林縣)質疑中油公司為何要承接國民黨黨營中央投資公司(簡稱中投公司)所出售的中美和石油化學公司(簡稱中美和)持股12.5%。         91年12月25日上午,立法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在審查中油公司92年度預算時,謝明源、陳宗義(民進黨) 等立法委員質疑,中油以每股2592元高價收購每股淨值1283元的中美和股票,有「國民黨脫產、中油埋單」的嫌疑,要求中油公司等到政黨法、黨產處理條例等法案通過後,再考慮股權收購計劃,以避免國營事業變成國民黨解套的工具。         中美和對於中油大部份員工而言,應是既不陌生也不熟悉的公司,員工印象中最深刻地,大概是前中油董事長陳朝威先生接任中美和董事長的這段往事。中美和公司的緣起及經營現況         根據年報與報章雜誌的介紹,中美和是由政府特別邀請生產技術的開發者-英國石油公司(簡稱BP),與中國石油公司和中投公司,以50%、25%、25%之投資比率,共同於1976年7月26日在台北成立中美和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79年5月配合十大建設於高雄縣林園石化工業區內興建完成年產能15萬公噸的國內第一座PTA生產工廠,到目前為止,中美和已擴建成至少五個廠,使得PTA年產能高達142萬公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PTA單一工廠。另外,正在台中地區建設年產能70萬公噸的第六廠。(詳見附表)         目前,中美和的主要股東包括BP亞美和化學公司(簡稱BP)、中油公司、中投公司、裕台公司,分別持有中美和50%、25%、13.54%、11.46%股權,共計100%股權,其中、裕台公司亦屬國民黨黨營事業,所持股權是由中投公司轉讓得來,國民黨實際持有25%的股權。         中美和主要經營純對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 簡稱PTA)等聚酯纖維原料的產銷,在BP的技術支援下,產品生產成本低、品質佳,二十幾年來獲利顯著,收益已達當初投資的十幾倍,近年來獲利雖然略有衰退,仍屬中油公司所有投資事業中,少數有大幅盈餘的投資事業,是家賺錢公司。         解析中美和的經營成功因素,主要在於:「BP適時提供並更新優良的生產技術、採取總經理制以及由外商主導經營的體制,在遭逢重大議題時,採共識決來處理。」二十幾年下來,產銷通路的建立,全靠自己本身打出一片江山,以往皆與中油公司維持良好的互動,如依現況評估,應是值得投資的一家好公司。增加中美和的股權持有,中油為何還要深入考量?         經濟部在立院預算委員會中,初次答覆林委員的質詢時,表示會支持中油公司以30億元承接中投公司所釋出的12.5%股權,使中油在中美和持股達37.5%,其主要理由有三:「是為了避免中美和公司股權集中在BP公司,及加強掌控中美和產銷通路、石化業中下游垂直整合多角化經營策略,以增加競爭力及確保投資權益。」,預估投資報酬率可達百分之十六。      在12月底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中油92年度預算時,中油公司面對委員們的質詢時,也強調依照公司法規定,股東須有三分之一持股,才擁有決策的否決權。因此,中油須購下另外12.5%股權,持股比例可達37.5%,以避免BP介入中美和營運。從經濟部或中油公司所提出之理由,頗有令人言之成理的感覺。 但是,投資現在是否等於投資未來?股權的增加能強化中油的經營嗎?還有那些問題需要更深入地考量?這些答案並不是只有一種,上述所持的理由是否還需要再更深入的探討與專業的檢驗?         面對民進黨的質疑,姑不論該筆購股預算是否有無政治考量?合理的股價是多少?從供需、技術的角度來看,該投資案似有再商議研討之處,個人所持理由如下: 一、中美和公司歷年來的經營績效良好,對中油的獲利也有所幫助。但是,近年         來中美和年盈收率有逐漸下滑之勢,這些皆緣於市場的供需與價格的滑落所         致,當然自由化的開放亦是部份原因。         在未來幾年內,隨著台化公司(台塑集團)的大幅擴產與中美和新廠產能的增 加,臺灣市場的供需將會近於飽和或過飽和,若非全球性需求擴增或兩岸間大幅開放或國際政經情勢的大改變,未來的經營效益難有大幅度的突破,此外,產品的去化也值得再先行規劃,整體而言,經營環境的改變使得中美和中長期發展前景位於持平但微幅下滑的趨勢。 二、該投資案所增加的股份主要來自中投公司,並不是取自BP公司,股份的增加         並無法取代BP的50%股份首席地位,且PTA的生產技術的專利與研發能力皆         在BP手中,就算中油能取得100%的股權,生產上仍要仰賴BP擁有的「二甲         苯製造純對位砆酸」全世界獨家專利技術支援,經營上依然受制於人。 三、除了技術提供外,以往中美和的經營皆由BP來主導,總經理多由BP來指派,         其他的股東對於業務經營的熟稔程度,也難以達到專業的水準,該公司的經         營模式已成為中油增加投資持股的障礙考量因素,短期內要如何「不需要增         加經營風險」,而能夠「加強掌控中美和產銷通路」,著實難令人費解,更         遑論要達成「石化業中下游垂直整合多角化經營策略、以增加競爭力及確保         投資權益。」等目標與夢想。結論         「經營投資要講求實力!」,增加投資就隱含著要考慮到自家經營的能力,不論有多少公司或法人想要承接中美和的部份股權,在評估中油增加中美和的股權時,中油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技術、人力、市場與產銷通路的經驗來接手該公司的經營,短期內就能撐起場面,是很重要且需要專業深入評估。 俗諺云:「投資看未來、經營看前景」,中油處於自由化與台塑競爭之際,除了維持油氣品市場的佔有率與達成營餘績效為首要目標外,該筆預算運用是否有更好的去處,為未來經營發展預作準備,應有再探討研議的空間。

中美和公司簡表

生產工廠位置: 位於高雄縣林園石化工業區內,五座PTA生產工廠,廠地面積約31公頃。
年產能: 為142萬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8,為世界最大PTA單一工廠。
投資計劃: 已於2001年4月12日舉行動土儀式,在台中港投資興建的第六座PTA工廠興建;總投資規模高達新台幣190億元,佔地達30公頃,興建的PTA工廠,年產能為70萬公噸(預計延至92年底完工),總年產能將超越二百萬公噸。
產品中文名稱: 純對苯二甲酸。
英文名稱: 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或簡稱PTA。
用途: 為聚酯(Polyester)業的主要原料。  1. 聚酯纖維 (如衣料、特多龍、太子龍、台麗綾、衣絲龍、真珠龍、華隆絲....)  2. 聚酯瓶(如食物及飲料包裝容器、錄影帶、錄音帶、電線、底片、樹脂等)  3. 接著劑、烤漆、輪胎襯布、輸送帶等  4. 家禽飼料之添加劑。 
銷售主要客戶: 國內的聚酯纖維製造廠家如遠東紡織、華隆公司、新光合纖、南亞塑膠、台南紡織、中興紡織等大企業。
銷售地區: 北部:81%;南部:19%。
資料來源:中美和公司網頁

目前已知台灣生產純對苯二甲酸(PTA)的公司

編號 公 司 名 稱(中文) 產 品(中英文)
1 中美和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純對苯二甲酸(PTA)
2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同上
3 杜邦遠東股份有限公司 同上
4 東展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同上
資料來源:台灣石化公會
 

臺灣石油工會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5-6樓 TEL:02-23817712 FAX:02-23753986     http://www.tpw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