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產業民主國際研討會…台灣與德國的經驗交流有感/戴國榮勞工權益

產業民主國際研討會…台灣與德國的經驗交流有感/戴國榮

        93年7月14日上午9時30分,由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及全國產業總工會聯合舉辦之「產業民主國際研討會」,於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這場研討會不單禮聘全球十大跨國企業『福斯汽車』的資深勞工董事Mr.Gerhard Kakalick遠從德國來到台灣分享寶貴經驗,更邀請了黃世鑫、邱淑芬、衛民及韓志翔教授等關心國內勞動事務且學有專精的學界精英,就其專業領域發表精闢的見解;另全國產業總工會盧天麟理事長、台灣勞工陣線協會賴萬枝理事長及蔡石朋、賓澤歐、黃哲輝、鍾馥吉等工會先進,則分別就勞工角度切入,除清楚闡述立場,亦與會眾分享勞工董事參與的實務及甘苦。衝突是形成共識的開始        這場結合理論與實務的研討會,匯集了產、官、學界近百人的共同參與,在會中,我們發現不論是學界觀點亦或勞工觀點,常因各自立場鮮明,或因切入點、解讀層面的不同,偶有火花激盪,不過,卻也經由『衝突』的發生,讓彼此的觀念由『各自表述』、歷經『溝通』、『理解』、『體諒』、『融合』到『形成共識』(可被接受)的過程,有效且適時化解了學界與勞工界在某些議題上,因認知之不同可能產生的落差。先勞勞互信才有勞資互信        其次,在德國福斯汽車公司成功的經驗中,最讓Mr.Gerhard Kakalick引以自豪的是:勞方與資方有一種特別的關係-『合作性的衝突解決機制』,惟其精髓何在?是強調互信機制的建立?!因礙於研討時間緊湊,無法深入探究,惟德國工會前輩的見解與獨到之處,確已足以讓台灣的工運界先進們自省:『在台灣行得通嗎!?』,畢竟,所謂『合作性的衝突解決機制』,這種具專業性、藝術性、技術性、模糊性與妥協性的機制,就台灣而言,除非是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場合進行,否則,勞方難料不會因此被冠上『工賊』的污名而遺臭萬年,這就是台灣工會運動的『多疑』特性,也成就台灣工會幹部長久以來『只知防弊,不圖興利』、『只求近利,不謀遠慮』、『維持現狀就是最好的策略』、『要選票,不要是非』的思維邏輯,促使一般勞工心中只有『給我權益,不要真話』的唯一信念,且普遍認為工會本就應該是『有求必應的萬應公』。在這種『各取所需』的惡性循環發展情況下,台灣的工會運動一路走來始終跌跌撞撞,一方面既無法健全發展,另一方面也難以匯聚主流價值。難怪中正大學衛民教授要語重心長的說:台灣的勞工運動沒有沒落,因為台灣從來沒有勞工運動。或許,這句話讓很多在工運界奮鬥打拼、犧牲奉獻多年的先進們深深不以為然,惟不可否認其卻也適時反映了一些現實,例『政爭』、『依附』、『內鬥』等各級工會每逢選舉『定期公演』的熟悉戲碼未曾間斷,且可以預期這歷史軌跡必將延續,這些問題的確也重重的傷害與抵銷了工會的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德國福斯汽車自1938年成立,在歷經74年的市場萃煉,迄今依然屹立不搖,所憑恃的是企業以『基本人權』作為共同準則;追求明確的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全保障的『勞資共同目標』;建立以合作協商制度取代抗爭、罷工的『福斯汽車家庭』的企業文化;加上資訊的透明化、清楚的遊戲規則等,才得以成為『全球十大跨國企業』。這其中成功的主要關鍵,在於勞資雙方共同建立了信任與平等的『協商機制』,這也意味者員工對工會及企業的忠誠度提高,此由高達96﹪的工會組織率(自由入會)顯現無遺。所以福斯汽車公司可以透過勞資的『共同決定』,以積極的形成決策的模式,達到確保員工工作權及追求企業的永續經營。誠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賴勁麟副主任委員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台灣或許可藉由了解德國這種寶貴的成功經驗,思索未來發展產業民主的方向,包括德式產業民主移植的可行性、勞工董事制度、獨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制度的未來發展等。強大工會是勞工權益保證        因此,台灣未來的勞工運動走向可以有太多、太多的選擇,如何確立大目標、大方向,如何抓住國際勞工運動的主軸,順應世界潮流與國際接軌,並藉此引領國內勞工運動的蓬勃發展,是每一位工會幹部的責任,也是全國所有勞工朋友應該關心的議題。尤其,台灣長期處在『重資輕勞』的經濟環境中,如何藉由國營事業工會的重新集結,讓公民營企業勞工形成一股強大的『壓力團體』,以扭轉當前不利的勞工政策與現實環境劣勢;如何形成『集體協商』的勞工共識,建立集體協商的環境與機制,讓台灣勞工也能感受到『勞資對等』的尊嚴與被尊重,絕對是當前亟需突破的重大議題。        台灣勞工運動的未來,您參與了嗎?您願意參與嗎?其實不管答案為何,都已經註定身為勞工的您我,此生命運與共,而唯一的差別,是參與者將永遠擁有『美好的仗已經打過』的甜美回憶。

[勞工權益]產業民主國際研討會…台灣與德國的經驗交流有感/戴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