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白米炸彈客不會是最後一個/朱明鑑勞工議題

白米炸彈客不會是最後一個/朱明鑑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一言以蔽之,就是一部農民革命史。衣食難獲溫飽的廣大農民,最終被迫鋌而走險,不惜揭竿起義,於是詩經上有:「時日曷喪,吾與汝偕亡」的話,白米炸彈客楊儒們祖父手中枯萎的稻穀,凸顯出此一困境。        現在雖然時代不同了,農業不再是社會的主流產業,處今工業時代,甚至於後工業的資訊時代,農業的產值業已大幅度降低,而農民的人口也為之銳減。似此背景之下,農業受到政府各界重視的程度,自然相對地降低許多,無助農民只好無語問蒼天。        儘管如此,不會因政府的輕忽農業,而使得農業問題自動消失。情況完全相反,由於台灣的農業不具規模經濟的程度,原本不具國際競爭力,如今又因我國加入WTO,而開放國內市場,使得小規模的農產品經營型態,亟須面對全球的競爭環境,顯然疲於奔命。        十餘年前,當中華民國參與關貿總協GATT多回合的談判之際,面對開放國內農業市場,所可能帶來的鉅大衝擊,國內經貿方面的官員,殆無可能不知道其中嚴重性,然而卻始終未能提供一套有效的對策,貿然坐視知識程度較低的農民去面臨外來農產品的扣關挑戰,乃是「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非常殘忍。        按現代民主國家政府,必須起碼盡到兩項職責:一是「有反應的」(responsive),對於國民的各項需求,能夠及時提出因應措施;二是「肯負責的」(responsible),碰到各式各樣的行政缺失,願意從速加以檢討改善,並且一肩挑起所有的責任。唯有如此,人民才有願景與希望。        可是從報載的資料顯示,白米炸彈客雖然未必是俠客廖添丁之流的人物,不失為一位有心人。曾經多次陳情農民的痛楚,可惜乏人理睬,於是走投無路之際,憤然製造炸彈。其愚行固不可取,但是卻反映出基層民眾的萬般無奈,碰到自己無法克服的難題,不惜出此下策,真是心事誰人知?        誠然中華民國屬於民主法治的國家,如果人民心中有所不滿,應該循體制內的合法管道進行,不過這僅止於理想的「應然面」,印證於實際的「實然面」,恐怕大異其趣。白米炸彈客不是沒有設法反應「苦情」,只是「心事誰人知?」癥結在於執政黨始終欠缺起碼的農業政策。        除非廟堂上的袞袞諸公們,願意虛心傾聽來自民間社會底層大眾的真正心聲,並且誠心誠意解決其疑難雜症,足以預期的是,白米炸彈客絕對不是最後一個,也不會因為判刑七年半的緣故,遂使得楊儒們之行動成為絕響,堪可斷言。面對一個無能的政府,人民又能奈何?!

[勞工議題]白米炸彈客不會是最後一個/朱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