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從工會觀點論企業領導…以中油公司為例/戴國榮勞工權益

從工會觀點論企業領導…以中油公司為例/戴國榮

一、前言

回顧91年6月19日郭進財先生以卸任震旦行總裁之資歷,奉派中油公司擔任董事長,引發工會強烈反彈,並提出「要求油品專業,不要政治酬庸」的論述主軸,以「空降董事長」根本不懂中油公司煉製、探勘、油品行銷等核心事業組成的龐大營運體系運作,質疑官派董事長「外行領導內行」,缺乏正當性及適切性。時至今日,同樣的戲碼再次重演,而工會同樣堅決反對政治酬庸,並提出更具體的主張,要求政府應重視專業領導,並認真思考工會提出之「五要」(領導者須具備誠信、能力、專業、創新及溝通)原則,才能帶領中油邁向企業化經營,而在符合社會期待的同時,確保本會會員相關勞動權益及中油公司未來之經營發展。

試想,國營事業究竟需要怎麼樣的領導者?中油公司領導者應具備甚麼樣的基本條件?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因為,所有的利害關係人(政府、社會大眾及企業員工等)都共同期待一個講求效率、正派經營、洞悉產業遠景、能夠創造企業價值及提高獲利盈餘的專業領導人。惟隨各自利害關係及需求目標的先後順序排列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思惟方向及質變,也使得每當國營事業領導者一出缺,總會引起一陣熱烈討論及各方角力,非得等到人選塵埃落定,一切才又回歸於平靜及理性。期間的空窗期、不確定性及無謂的爭辯,其實已對企業內部造成某種程度的有形、無形傷害。因此,本文以工會觀點出發,對於切身相關的中油公司領導人遴選提出粗淺的想法與看法,無非希望掌控絕對派任權力的政府,能多方思惟、審慎考量,儘早讓遴選制度透明化、公開化及客觀化,以平息社會各界的猜忌、質疑,讓社會大眾相信政府積極邁向「清廉」、「效率」的決心與行動力。

二、文獻探討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已到達了面對現實強烈競爭時,迫切渴求實際指導知識的階段,以尋求贏的策略;尤其國內競爭的基礎已擴大到國際競爭的新領域。我們現在與未來最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行動家」,而不是缺乏實際商場作戰經驗、徒憑理想的「空想家」(王榮文,2004)。因此,當外在環境一片驚濤駭浪,如果企業領導者未能抓準新世界的砥柱南針,在舊世界獲利最多者,在新世界將受傷最大;如果能堅守正確的安身立命之道,在舊世界身處權勢邊陲弱勢者,將掌控權勢舞台新中央(李仁芳,2004)。如果組織的使命與價值能夠對知識工作者(員工)產生激勵與認同,這時員工將會有較高意願主動參與並自我奉獻,成為能夠自律和自我負責的工作者(余佩珊譯,2004)。近代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認為,領導的關鍵不在於領導魅力,而是使命,領導者首要為所屬的組織制定使命,要檢視使命可不可行,並不在於宣言漂不漂亮,而是一定要經由實際行動來證明;若只專注於個人魅力,將使領導者走上誤導(錯誤領導)的不歸路。而每一項使命宣言,都必須反映機會、能力、認同與投入感三項要素,否則勢將無法凝聚組織內的人力資源去做好該做的事。因為,使命是永存的,甚至負有神聖的任務;目標則僅是暫時的。企業領導人不僅要將使命宣言集中在組織真正努力要做的、而且實際可行的事情上,且其職責就是要將使命宣言轉換成更精確的目標。惟個別的目標還是經常會變動;曾經重要的也許會過時,領導者必須時時保持敏銳的觀察及行動力,要不然過時的將是自己(余佩珊譯,2004)。因此,彼得・杜拉克提出了領導人落實使命必備三要件:

(一)注意本身的優勢和表現:領導者違背了企業的價值觀時,就可能會把自己的工作弄得一團糟。

(二)時時注意外界的需求和機會:當包括人力、財力、能力等資源有限時,領導者應該清楚瞭解哪裡可以讓我們發揮最大的力量,並樹立新的標竿,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三)確認自己的信念:使命絕非不痛不癢、冰冷無情,領導人應該說服公司上下相信它會成功。

Carl E. Larson和Frank LaFasto指出領導人最傑出的特質為(思穎譯,1996):

(一)顯示個人對團隊目標的使命感:行動導向的領導人,會對團隊目標投注與成員一樣多、或是比成員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以顯示他對目標的使命感。

(二)給予成員達成目標所需要的自主性:建立允許成員失敗的工作氣氛,是成功領導的一項特質。

前美國國務卿,也是傑出的領袖人物鮑爾將軍的「鮑爾主義」(Powell Doctrine)提出三個C:明確(Clarity)、一致(Consistency)、承諾(Commitment)。也就是說,傑出的領導者在面對問題時,必須目標一致、態度一致,並且做符合自身能力的承諾(樂為良譯,2002)。

沃爾瑪百貨創辦人山姆‧沃爾頓提出領導者10大法則(黃秀媛譯,2004):

(一)忠於你的事業。

(二)與同仁共同分享利益,像夥伴一樣對待他們。

(三)激勵你的同仁。

(四)凡事與同仁溝通。

(五)感激同仁對公司的一切貢獻。

(六)成功要大力慶祝,失敗亦保持樂觀。

(七)聽取同仁的意見。

(八)超出顧客的期望。

(九)比對手更節約成本。

(十)逆流而上,不墨守成規。

另李弘暉(2003)則提出新世紀領導者需要有新思维,應能掌握環境的變化,重視人與關係、重視彈性、不受法規羈絆,更應秉持“leading with love”,而非“leading with fear”的保守心態,方能創造優勢,且領導者應具有六大條件:

(一)影響力(influence):領導者的影響力來源應是多面向,不具強制力,不是基於職位權力的基礎。

(二)變革(change):領導者應不安於現狀,並能積極創造變革的機會。

(三)共同目標(shares purposes):領導者與追隨者對未來改變有共同目標。

(四)追隨者(followers):領導是涉及到人的活動,因此領導者必須有追隨者。

(五)企圖心(intention):領導者應具備共同追求未來狀態之改變企圖心。

(六)責任(responsibility):領導者英勇於承擔自己應擔負之責任。

三、討論及研究發現

彼得・杜拉克提出選擇企業領導人的要件為:

(一)注意候選人的經歷及長處:有才幹才有表現,並注意他們如何利用自己的才幹。

(二)瞭解組織的需求:現在面臨最迫切的挑戰是什麼?

(三)注意候選人的性格及品行:一位傑出的領導人該為大家樹立好榜樣,特別是成為組織中年輕一輩的學習典範。

而經由文獻資料進行探討與歸納,研究者發現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人格特質及條件如后:

(一)使命:彼得・杜拉克強調使命是永存的,如果不認同、不投入,就不會成功。鮑爾將軍提出了明確(Clarity)的概念。而Carl E. Larson和Frank LaFasto則認為顯示領導者對團隊目標的使命感是重要的。因此,要成為中油公司的領導者,就應事先充分了解及確切掌握企業經營使命,才能在未來落實執行確保油氣市場領導地位、追求公司利潤與成長、提升國人生活品質及增進社會福祉的永續目標。且領導者必須杜絕「過客」心態,積極融入與認同組織,全心投入中油公司邁向企業化經營改造工程,帶領組織員工迎向有希望及可預期的未來。

(二)一致:或可稱之為「誠信」。不論是鮑爾將軍提出的目標一致、態度一致;或者是沃爾瑪百貨創辦人山姆‧沃爾頓提出的忠於事業、與同仁共同分享利益;還是李弘暉提出的共同目標等觀念,都在闡述與強調領導者的一致性(誠信)。「人無信不立」,身為任何企業領導人都必須具備「誠信」之人格特質,才能以身作則,樹立良好之企業經營典範。尤其,中油公司面臨日益艱困的外在經營環境,隨著組織轉型的必要性與必然性,領導者唯有誠實面對一切,展現足以讓員工信任的態度,才能說服公司上下相信它會成功。

(三)承諾:鮑爾將軍提出的承諾,與山姆‧沃爾頓的激勵同仁、凡事與同仁溝通、感激同仁對公司的一切貢獻,及李弘暉提出的責任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即中油公司的領導者除應充分掌握訊息,時時注意外界的需求和機會,積極開拓市場,賦予員工一個明確的未來之外,尚需透過不斷的溝通,將願景轉化為行動。且需有絕對的擔當與魄力落實組織激勵、溝通及回饋機制,方能安定內部組織,創造企業外部價值。

(四)創新與專業:傑出的領袖必須能帶領組織預期風暴於何時降臨,估計可能的殺傷力,並行動於未然,渡過風雨,這就叫做創新(余佩珊譯,2004)。彼得・杜拉克提出了注意本身的優勢和表現、時時注意外界的需求和機會;山姆‧沃爾頓提出了超出顧客的期望、比對手更節約成本;李弘暉則提出了變革與企圖心等。因為,惟有瞭解自己,瞭解對手、市場及產業環境的變動,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因此,中油公司的領導者,當然需要充分了解產業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及組織內部龐大體系運作的優勢(Strengths)與弱勢(Weaknesses),以進行策略思考(Strategic Thinking),即「永遠站在對手的立場或角度去思考」,也就是將心比心的去想事情,作出有利於企業及員工的決策。所以,領導者需擁有足夠的專業度,發揮專業領導效益;有好的經營理念,完整的營運規劃及決策能力,為企業開創明確願景,有系統的進行改造創新。尤其,對於任何新計畫都要全新全意的投入,而非玩票性質的兼差。

綜上,領導者的人格特質、領導風格及專業素養,對企業的發展有者深遠的影響。中油公司未來理想的領導者,不能是凡事聽命行事,沒有定見的「執行長」,而是一位具有宏觀視野,勇於接受挑戰,能夠針對產業市場脈動,引領中油公司迎向光明未來的「經營決策者」,才能帶領中油企業化經營,符合社會的期待。

四、結論

領導人必須用心經營;具備策略規劃、決策能力;是「創新者」而非「執行者」。前奇異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找人是我最大的工作,人才優先,策略次之」。唯有用專業的好人才,把他們擺在對的位置上,自然有可觀成績。而台大工管系教授戚樹誠認為,現在企業要留住人才很難,但如果能夠培養員工與上司彼此間的信任感,「這比用薪水、升官更能吸引人」,因此,留住人才靠的不是薪資與位置,而是信任,並將信任關係分為三種層次,分別為:一、計算性,用契約規範職責產生信任;二、知識性,理性上認知「他是我老闆」的信任;三、認同基礎,以情感為基礎。黃鄭鈞則表示,老闆放的權越多,越能換得部屬的忠心,老闆如果習慣「one man show」,不把鎂光燈分給下面的人,那絕對無法眾望所歸(鄭呈皇,2005)。這就是領導的藝術,強調領導人必須以信任、授權的領導模式,使員工能從工作中獲得馬斯洛層次需求論中所強調「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外,無形中也凝聚了企業內員工的向心力及忠誠度,提昇企業效率與競爭力。此外,企業領導人更必須採行倫理領導,讓企業組織擁有高程度的組織倫理(吳成豐,2005)。因此,當一個領導人,要有開闊的心 。每個人要求與成就都不一樣,想的更是不一樣,如何將這些個體的差異性融合起來(Cooperation),成就一股宏大的力量,如此才能成就leadership(王麗蓉,2005)。

行政院游錫堃院長就任時曾宣示,國營事業董事負經營之全責,董事長具有總經理任命權。人事權是一切權力基礎,國營事業要能獨立運作,強化績效,如果人事權不能獲徹底下授,則根本談不上專業經營(陳中興,2004)。政治酬庸原是政黨政治下的常見現象,握有執政權的的執政黨,自然有權任命政治理念投契者出任政府要職,但即使如此,總不應過度偏離「專業」原則,因為企業經營非常需要經驗累積,基本的人事安定至為重要,董事長尤是核心。民營企業董事長的異動有一定的原則及程序,因為董事長主導經營決策走向,是企業的精神領袖,亦形塑了公司的社會形象。國營事業現多面臨組織轉型,領導轉型工程的董事長必須專業與專注,已不容再成為政治酬庸的籌碼(聯合報,2005)。尤其,

經驗來自於每一場硬仗,所有的勝利成果,都是靠著參與者小心翼翼,步步為營而得到的(王榮文,2004)。這不僅適用於企業領導者,也同樣適用於組織內的所有員工。因此,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視野有多廣,路就有多長。當我們期待一個孚眾望,有絕對能力帶領中油公司再創巔峰的領導者時,我們更應時時提醒自己: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必須先求自助而後才能人助。惟有上下一心凝聚「命運共同體」的共識,我們才有足夠的力量及機會,在面對艱困、險惡的外在經營環境時,破繭而出。

五、參考文獻

(一)王榮文(2004),「出版緣起」,《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台北市:遠流。

(二)王麗蓉(2005),「英特爾總經理專訪」。

(三)李仁芳(2004),「策劃者的話」,《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台北市:遠流。

(四)李弘暉(2003),《知識經濟下領導新思维》,台北市:聯經。

(五)余佩珊譯(2004),《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台北市:遠流。

(六)吳成豐(2005),《企業倫理的實踐》,台北縣三重市:前程文化。

(七)思穎譯(1996),《追求卓越的團隊趨勢》,台北市:業強。

(八)陳中興(2004),「國營事業董事長制難落實!」,自由時報,26版,7月23日。

(九)黃秀媛譯(2004),《沃爾瑪王朝:全球第一大企業成長傳奇》,台北市:天下文化。

(十)樂為良譯(2002),《鮑爾風範:迎戰變局的領導智慧與勇氣》,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十一)鄭呈皇(2005),「謀略」,《商業周刊》,第926期,8月22日,商周數位學院: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e-academy/index.php

(十二)聯合報(2005),「社論:國營事業不應成為政治酬庸工具」,A2版,2月6日。

[勞工權益]從工會觀點論企業領導…以中油公司為例/戴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