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本土勞工外勞化.終極的勞動彈性化…勞動派遣/小馬勞工議題

本土勞工外勞化.終極的勞動彈性化…勞動派遣/小馬

        資本主義在二次戰後,藉由先進工業國家得到最大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當代的「需過於供」,而造成此一原因主要是二次的世界大戰摧燬了大部份的工業生產設備,沒有足夠的生產設備自然就有供不敷求的現象,經過60-80年代幾近30年的榮景重建了生產設備,而科技深化了這個結果,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的產能遠遠超過了過去的產能,於是生產過剩造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危機。         資本主義菁英們為了解決這種結構上的危機,除了在生產策略、經營策略、生產技術上推陳出新,而對生產過程中的「人」也做了最大的調整,過去為了對抗社會主義而帶人道色彩的勞動政策在許多包裝下悄悄變了質,最明顯的是北歐福利國家的解體,完備的社會福利制度被視為造成人性怠惰的主因,在全球化競爭壓力下這些福利國家開始引進市場主義,並將之視為是經濟再造的契機;而日本的終身僱用制在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的巔峰期,許多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終身僱用制度是造成日本經濟奇蹟的原因之一,其以能增加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貢獻度而有利企業經營備受推崇,如今也因日本經濟的泡沫化而搭上污名。         學者們在探討各國經濟成長的原因,主要都落在企業的發展上,而企業的經營良窳就看利潤的多寡,只要是能增進企業利潤者皆為正確;二次戰後的企業經營策略主流一波一波的推陳出新,福特主義、矩陣管理、豐田看板、零倉儲、及時倉儲…,每個理論獨領幾年風騷之後都漸漸形銷骸散,但不論何者都有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彈性、成本轉嫁。         企業降低風險避免物流遲滯的成本,對「人」這項重要生產因素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果人能夠“用時出現”、“用過即丟”,企業就可省下大筆人事費用,將人視為物品再連結上及時倉儲的概念,派遣勞動於焉成形;過去企業講究「員工是企業的資產」到如今淪為「員工是企業的負債」,企業是可以任何時間組合、任何地點成立,企業穿越時空成了新世界的虛擬巨靈,君臨萬靈;在90年代資本主義失去其天敵-“社會主義國家大量解體”後,朝著剝削與破壞的過程發展,北方奴役南方、工業摧殘農業、核心抽擠邊陲,於是每次資本主義體系的高峰會議-WTO、G8、ODEC、APEC…等會議-的召開,會場外擠滿抗議的民眾,煙霧彈、武裝警力、衝突與逮補…成了資本主義體系裡的常駐街景,許多學識菁英對此憂心不已,對全球化的資本主義體系提出「治理全球化」的概念,認為資本主義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對其破壞與剝削管控,否則將釀成人類文明終結的悲劇。         台灣在近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因其政治、歷史等因素,受到工業列強的青睞,在60年代成立了舉世第一個加工出口區,擔任起世界工廠的角色,這決定了台灣的勞工政策,台灣的勞動制度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從工廠生產線到家庭代工,可說各種勞動型態羅陳不窮,從全工時到部份工時、彈性工時,以至目前的勞動派遣-“勞動派遣在美國並未被特別區隔,而是歸屬為「暫時性勞務提供」(Temp orary Help Supply ;簡稱THS)”。代工者最大的成本是從事工作的人,因此理當言順的將之包涵入壓縮之列,加諸目前中國大陸正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台灣非為生產上游,面臨隔岸的競爭,勞動派遣的需求似乎具備了內外的必要因素;將暫時性的勞務提供被解讀成常態性的替代人力,勞動派遣變質為“本土勞工外勞化”,其中最具搧惑性的說辭是-“專業分工”,專業分工下勞動派遣竟然包涵了企業的核心團隊,總經理(含)以下皆可“合則留,不合則去”,其範圍不只是基層體力勞工、半技術勞工,甚至延燒至中產白領的經營管理階層,如此慘烈的狀況乃源於台灣於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的半邊陲代工地位。         針對勞動派遣是否應立法,勞委會與全產總4月4日假台北教師會管舉辦了一場座談會,邀請政大勞研的成之約教授、104人才派遣中心的吳麗雪營運長與各工會幹部做討論。成教授對目前台灣的派遣勞動看法不樂觀,認為派遣勞動衍生的“雙雇主”讓勞工發生意外時的責任歸屬不清楚;事業的承攬與派遣目前在法律上不清楚;而派遣勞動可能衍生問題,如:法律適用、雇主責任、不當剝削、差別待遇、僱用不安定;工會目前採行的對應策略-1.排除:將派遣勞工排除於就業機會和工會外;2.服務:透過個別服務將派遣勞工納入工會;3.夥伴關係:與雇主合作,保障工會會員就業機會與工作權益;4.社會對話:影響政策和立法,保障工會會員權益並降低派遣勞工的不安全感;5.動員:透過社會運動,表達對非典型工作形態發展的不滿與反對。         全產總則表示對於人力派遣的管制與監督必須符合下列五大原則:1.同等待遇原則;2.派遣勞工保障原則;3.明確雇主關係;4.保障團結權;5.補充性原則。也認為台灣企業所面對的勞動市場早已是快速流動且毫無限制,比起歐美其他國家來說已經是十分彈性化,因此政策鬆綁或是解除管制對於現存之勞動市場是一帖錯誤的藥方,應該對非典型的僱用型態進行更多的限制,使僱用關係才是正確的方向。         工會幹部的意見:1.立法至少對守法的雇主有一定的約束力;2.立法可能讓企業依法有據大量採用派遣,這種結局當初在立法開放外勞時已出現過;3.工會可以參與派遣;4.反對“取代正職”的派遣…。○結語         在前面我們清楚描述了台灣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半邊陲的代工地位,受到了來自對岸中國的替代壓力,因此產官界以此正當化任何彈性化勞動,台灣勞工辛苦的創造了台灣奇蹟,並未能享受到任何的成長果實,反而是要面對更嚴厲的局面,這正是全球資本主議體系“二八法則”的實踐,20﹪的人享有、80﹪的人一無所有,二極化社會也是全球資本主義的街景之一,對此工人階級應該有深層的覺悟!         面對派遣勞動在台灣的常態化,工人應該更清楚工會對保障工人自身權益的重要性,或許工會在未來更無力面對這樣的形勢,但歷史告訴我們“希望總是在絕境中萌芽。”但在轉變前,工人的團結是保衛自身的最後武器,而面對派遣勞動,我們在政策面:全面阻擋非正式僱用情勢、禁止派遣勞動就地合法化;在行動面:團結非正規勞動者爭取改善勞動條件、要求非正規勞動者轉成正職。

[勞工議題]本土勞工外勞化.終極的勞動彈性化…勞動派遣/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