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勞工議題

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這就是連接歐亞的鐵路列車。 ▲從阿拉山口開往烏魯木齊的旅客列車。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這就是歐亞鐵路中國段的起點阿拉山口車站。 ▲山字型的阿拉山口口岸大門。

        中國新疆最西端的通商口岸阿拉山口,雖然不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環,近年卻因中國連接歐洲的歐亞鐵路的貫通而為外界所熟之,在中國有歐亞大陸橋之稱的歐亞鐵路東起中國江蘇省的連雲港,西至新疆自治區的阿拉山口,然後穿過莽莽戈壁和寸草不生的石灰岩地形進入中亞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成為中國目前最重要的一條聯繫中亞與東歐的進出口貿易的大動脈,中國的輕工業產品如紡織品、皮革等通過這條鐵路出口到歐洲,而中亞四國的能源也通過這條鐵路源源不絕的輸入到中國。

        今天,阿拉山口更因中國和哈薩克斯坦輸油管線的開通而成為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

阿拉山口是中哈輸油管線的首站

        西元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國西北邊陲的阿拉山口成為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因為就在這一天,中國和哈薩克斯坦政府共同宣佈開通了一條從哈薩克斯坦通往中國西部的輸油管線,這條堪稱是世界上最長的跨國輸油管線全長一千公里,而且是繞開中國最大的鄰邦俄羅斯,穿越新疆的大戈壁向中國西部輸送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原油。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條未來將連接裡海油田到中國新疆阿拉山口的輸油管線,由哈薩克國家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各佔一半股份,其設計容量為每年向中國輸送一億四千萬桶原油。

        時隔半年,二○○六年七月十一日,隨著位於中哈輸油管線阿拉山口計量站內的調節閥被緩緩開啟,這條跨國輸油管線開始向中國輸油,先注入阿拉山口兩座新建的儲量各為五萬立方米的儲油罐中,然後輸送到管線的終點站──新疆獨山子石化總廠。這標誌著中國首條大型跨國輸油管線的開通運轉,也從此開啟了中國以管線輸送方式從國外進口原油的新紀元。

        外界普遍認為,中哈輸油管線雖然距離遙遠,但中國政府卻不惜投入鉅資興建,其背後所隱藏的戰略意義自然不言而喻,仔細分析它的開通,這其實是一個特殊的「信號」。在其背後,有一個不容輕忽的問題:那就是關係著中國的石油安全。

        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的石油需求量近年來高速增長。僅二○○五年,中國的石油淨進口就達一點三六億噸,約占中國石油消費量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九,可見中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日深,因此,如果發生國際石油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和後果最為嚴重。

        而中國專家預測,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到二○二○年將達四點五億到五億噸,如果按照中國目前自身原油產量保持在兩億噸左右計算,屆時中國的原油缺口將可能加大到二點五億噸,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百分之六十左右,能源緊缺將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中國石油進口的困境 馬六甲海峽運輸負擔日益加重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石油安全,談到這裡就繞不開馬六甲海峽。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是一條長八百多公里的狹窄水道,它承擔著全球貿易四分之一以上的貨運量,地理位置和戰略重要性十分突出。當然也是中國石油進口最繁忙的一條海上通道,同時馬六甲海峽也是關係中國航運安全的重要通道。其實,中國和馬六甲海峽有著很深的淵源。歷史上,中國航海家通過這條海峽的時間要遠遠早於西方人,在十五世紀初的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就率領龐大的艦隊,穿過馬六甲海峽,破萬頃碧浪,駛過浩瀚的印度洋,將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西亞和東非。時至今日,馬六甲海峽沿岸仍保留著中國境外最大的華人墓地,其中有些墓地可以追溯到鄭和下西洋的時代。六百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馬六甲海峽之於中國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從航運上來說,馬六甲海峽距中國領海最近,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一旦馬六甲海峽被本地區以外的勢力所控制,勢必會影響到中國的航運安全,尤其在國際局勢存在變數的情況下,這條航道隨時可能因戰事而被阻斷。

        自古以來,「形勝之地」多爭執。馬六甲海峽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一直是國際勢力競爭的焦點。目前,馬六甲海峽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但美國、日本,甚至印度都在試圖控制這一重要海上通道。

        由於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等地區,所以中國約百分之六十五的石油進口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它對中國能源供給不但具有『一劍封喉』的致命作用,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潛在風險。

  因為各種國際勢力都在試圖染指並控制馬六甲海峽航運通道,再加上海盜猖獗、狹窄的水道本身運力有限以及其他政治變數,中國除了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馬六甲海峽航運安全之外,也探尋和開闢石油來源及運輸的新途徑,以期突破馬六甲海峽這個『瓶頸』,這已成為中國石油安全戰略中的核心問題。

突圍,聯通中亞牽手俄羅斯

        所以中國以管線輸送方式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原油,也就有了連接中國西部石油東送的一條最便利通道。初步預估,中哈石油管線的設計容量是每年輸送約兩千萬噸原油,相當於中國二○○五年原油進口總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該管線西起哈薩克斯坦的東哈薩克斯坦州阿塔蘇鎮,東至中國的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國第一條國際原油長輸管線。中哈石油管線於二○○四年九月開工,二○○五年十一月竣工,全長九百六十二點二公里,哈薩克斯坦承建零起點至五百九十二公里處一段,中國承建五百九十三公里至九百六十二公里段,中哈兩國共同為這條管線建設投入了七億美元的資金。

        依照中哈兩國的協定,管線運營初期年輸油一千萬噸,二○一○年升至兩千萬噸,屆時將由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各提供百分之五十的輸油量。而這也只是中國向外「謀油」計劃的第一步,此條中國西部的石油運輸大動脈還要往西一直修到裡海海邊,屆時長度將是目前線路的三倍。而據國際原油組織公布的資料,在裡海大陸架,已探明的石油儲藏量高達二十四億噸,預計總儲量達七十億噸,它將成為繼中東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產油區。

    目前,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其境內蘊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近百分之十三。中俄兩國在石油領域互補性很強,在發展石油合作方面是有著利益共生關係。據國際媒體報導,由俄羅斯總統普廷親自督陣的泰納線(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線)一期工程已在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開工,其中有一條支線就是通往中國的石油重鎮黑龍江大慶。

        泰納線號稱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輸送工程,僅第一期工程就設計年輸油能力為三千萬噸,其中兩千萬噸原油將提供給中國,餘下的一千萬噸原油將通過鐵路運至太平洋沿岸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這其中就包括日本。屆時,通過中哈輸油管線和中俄泰納線,中國將每年進口至少四千萬噸原油,這將使中國的石油進口來源和運輸通道實現多元化。

        隨著中哈輸油管線的開通,阿拉山口海關也變成是這條輸油管線進入中國境內的首站。接下來,注入阿拉山口口岸計量儲罐的原油還將經過長度為二百五十二公里的阿拉山口──獨山子線輸往終點站──新疆獨山子石化總廠,獨山子目前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石化基地。

原油使中國對於哈薩克的影響力日漸加大

        在原蘇聯,哈薩克斯坦的石油資源僅次於俄羅斯,目前,哈薩克斯坦的絕大部分原油對外出口,主要是輸往歐美國家。今後,隨著中哈輸油管線的開通,中國將成為哈薩克斯坦主要的石油輸入國。

  據中國新疆烏魯木齊海關統計,二○○五年管線開通前中國經阿拉山口口岸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原油僅一百三十萬噸,但開通後半年,阿拉山口口岸進口原油就超過百萬噸,同比增長近四成,貿易額高達四點五八億美元,外界預期,中國對於哈薩克的影響力將隨著自哈國進口的原油量而升高,這也意味著哈薩克朝向重要石油出口國邁出的重要一步。自從前蘇聯解體以來,哈薩克的石油產量增加了一倍,每天產量超過一百萬桶,哈薩克斯坦政府希望在今後一、二十年進入世界前二十個主要石油輸出國。

        中哈輸油管線的開通,無疑是哈薩克斯坦實現這個夢想騰飛的契機。同時這個更安全更便捷更源源不竭的能源通道,對中國所產生的深遠的戰略意義更是不言而喻和不容小覷的。

         95.11.18.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阿拉山口邊防哨所前還豎立著巨幅的政治口號。 ▲阿拉山口邊防哨所很少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沿著長城般的階梯便可登上阿拉山口邊防哨所。 ▲中哈輸油管線就順著中哈邊界線鋪設。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

▲阿拉山口邊防哨所山坡上用石頭拼出來的中國地圖。 ▲這裡是進出阿拉山口的公路大門。

[勞工議題]中國石油輸入的西大門-阿拉山口/王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