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能源戰略.經濟霸權.帝國主義三重奏下的石油煙硝(上)/勞子謬勞工議題

能源戰略.經濟霸權.帝國主義三重奏下的石油煙硝(上)/勞子謬

[勞工議題]能源戰略.經濟霸權.帝國主義三重奏下的石油煙硝(上)/勞子謬  

[勞工議題]能源戰略.經濟霸權.帝國主義三重奏下的石油煙硝(上)/勞子謬  

[勞工議題]能源戰略.經濟霸權.帝國主義三重奏下的石油煙硝(上)/勞子謬裏海石油往西的路線1,經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地中海。   [勞工議題]能源戰略.經濟霸權.帝國主義三重奏下的石油煙硝(上)/勞子謬裏海石油往西的路線2,黑海輸出,繞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上至多瑙河,透過輸油管跨過科索沃至地中海。

 

 

一、前言

        以能源轉換觀點來看能源使用,在地球演化的漫長歷史裡,萬古前的太陽能轉化為有機物的生化能, 經過地殼的擠壓與高熱而逐漸形成石油。這萬古前的太陽能,在資本主義來臨的生產方式裡,石油卻成為強勢國與大資本集團設定並爭奪的稀少性資源(因為過去的太陽能被封存在生物化石裡,成為封閉系統,所以才稱為所謂「不可再生性」資源(non-renewableresources))。藉著探勘、抽取、煉製、行銷的工業過程,轉換過去的太陽能為其他熱能,供汽車、各級產業等來使用,創造出所謂「石油世紀」,石油與天然氣遂成為20世紀消費能源的主要形式。

        然而在這種轉換古老太陽能的過程背後卻是以自然資源豐沛的第三世界的血為代價來成就的。<槍砲、病菌與鋼鐵>一書的作者Jared Diamond指出,在世界種族發展史來看,資本主義文明是強者憑恃優勢的武器與工具征服手無寸鐵的弱者的結果(2006:61)

1,發展出槍炮、鋼鐵與特定畜牧業的歐亞大陸社會最後用這些武器征服了世界。而能源的爭奪與分配就是其中鬥爭過程裡具體展現的一個主要戰場。

        台灣現行的油價價格大幅度為現行國際石油集團與英美國家所決定。在去年開放浮動油價後,油品市場開始往自由市場板塊移動。以歷史角度來看 若台灣油品市場不能由國家宏觀調控來維持國營體制,將使台灣油價與各級產業生產成本依賴外資程度更高,對台灣的工業安全與民生物品需求產生莫大威脅。

        佔有石油即佔有了工業之血,也佔有了能源供給的通路與價格,也大程度上決定了國際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決策位置。中東的衝突是長久以來帝國主義國家不平等外交政策所帶來的結果,本文即將伴隨讀者重新檢視這條「黑金」長河如何在各方勢力左右下走過上個世紀中東與世界各地的發展與衝突,並重檢台灣現行的油價政策。讓我們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能源爭奪戰中娓娓道來: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看帝國主義國家如何瓜分中東

        英美帝國主義選擇了石油與天然氣而非煤炭作為20世紀能源的主要形式,創造了石化工業製程與製品、福特式的標準化生產線與所謂汽車文明。從能源觀點來看,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三大石油卡特爾的爭奪大戰,即標準石油公司、殼牌、英國石油公司接管法、荷、西、葡萄牙等殖民地的時期,石油成為權力的指標

2。戰爭的動力在石油的爭奪上,石油的所有權即決定了誰輸誰贏,誰可以對這個世界有主導權。

        第一次大戰是資本主義國家間的戰爭,戰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控制大部分的中東。同時,大戰的陣營分為德國、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另一邊則為英國、法國、俄國等協約國也都想進入該區搶食大餅。英國對代理人勞倫斯T.E.Lawrence

3承諾,如果他們共同對抗土耳其,英國在戰後會支持阿拉伯獨立。之後,英法俄國外長簽訂「塞克匹寇特合約」Sykes-Picot重新瓜分中東,庫德人與阿拉伯人發現後大規模抗議4。

        一戰的美國企圖進入歐洲市場,並擴大在拉美與亞洲的殖民勢力。大戰結束後,英法同意黎巴嫩與敘利亞屬法國;巴勒斯坦、約旦與伊拉克南方兩個省歸大英帝協。兩者搞不攏的是誰該擁有Mosul省。該省在伊拉克北方, 因為根據S y k e s -Picot合約,該地本屬法國,但是英國執意把該原庫德族生活區劃為自己的殖民地。英法鬥法的同時,美國開始計劃介入伊拉克。美國利用一戰各國疲憊之故開出參戰條件:美國戰後的政治經濟利益需被考慮,包括原料與石油。美國要求美國石油公司可與英國扶植的國王法賽Faisal談判。之後,三國瓜分伊拉克油田。英佔有Mosul省,美國、法國、荷蘭各佔23.75%。

        值得說的是1 9 2 7 年在大規模探勘Mosul省後,發現大量石油蘊藏,伊拉克石油公司(Iraqi Petroleum Company)成立,由英國石油、荷商殼牌S h e l l、美孚Mobil與美國的紐澤西標準石油Exxon等公司組成,壟斷伊拉克的石油生產。

        al-Saud家族在美國支持下征服阿拉伯島鄰近各國在30年代成了美國殖民地。但美國仍不滿意想完全控制中東石油。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次大戰中,已進入波灣的三大石油卡特爾標準石油公司、殼牌、英國石油公司想擴展石油開採範圍到蘇聯南方的省份,所以他們資助德國、義大利與日本等軸心國,希望他們能入侵並控制俄羅斯,這些石油壟斷集團就可以談條件分享俄羅斯的油源。同時石油大亨洛克斐勒玩兩手策略,也想進入波灣取代英國波斯石油公司,並取代荷商殼牌在東南亞的控制權。能否在交戰中攫取能源通路也是交戰雙方的制勝的因素之一。1940年,德國打破德、義、俄三方互不侵犯協定,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越過北非,揮軍直向蘇伊士運河並欲控制運河油船。日本敗戰後,多數殼牌石油在東南亞的油田為洛克斐勒所控制。

        二戰之後英國由於國力耗損過劇,丟失了一些在亞洲的殖民地,美國代之而起成為世界新興霸主,如何控制世界經濟並佔有戰略中心的位置成為主要目的。戰末,杜魯門與羅斯福政府在大石油商與其他企業促使下,決定重建戰後世界。1.維持美國核武與傳統軍事優勢。2.1944年創立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B,推行自由化政策,設定美元為世界貨幣。3.控制全球資源,特別在石油上

6。

50年代以降

        洛克斐勒旗下西方石油公司的代表Aramnd Hammer與史大林協商購買俄羅斯原油。俄羅斯與西方石油公司遂打造了兩條大型輸油管線,上從俄羅斯油田,往下運輸到裏海兩側,造成英國波斯石油公司被迫結束伊朗油田,美國取而代之在伊朗建立了標準石油王朝。在往後的4 5年內,俄羅斯的石油透過標準石油公司的行銷通路以「西德州」原油的名義、也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全世界,因為當時少有國家願意跟史大林買油

7。因此當全球的汽車裡燃燒著所謂伊朗出口的西德州原油,大家萬萬想不到是這些汽油卻經過千山萬水的旅程才到達消費者的手中,而標準石油公司同時賺滿了荷包。

四、 二戰之後-伊朗與世界連動的發展1953年

        二戰後,英國波斯石油公司控制伊朗多數油田,其後美國為取代英國,CIA幕後策動政變推翻受人歡迎的民選的總理Mossadegh,因為對方推行石油國有化的政策;並扶植親美的伊朗國王夏Shah,獨占伊朗,由洛克斐勒標準石油公司控制英國波斯油田。來取代英國在中東的地位,趕走英國。

1955

年:

        華盛頓府與英簽署巴格達公約(Baghdad Pact) 把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拉克納入勢力範圍。旨在1.阻止中東與南亞民族解放運動;2.創造軍事串聯,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南亞條約組織SEATO、澳美紐安全條約,圍堵蘇聯、中國、東歐、北韓等社會主義陣線。

1967

年:

美國石油公司對中東原油儲量的控制從10%上升到60%。英國則從72%下降到30%。

60-80

年代:OPEC成立/兩次石油危機

        1 9 6 0年9月1 0日,以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為主的主要石油輸出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科威特、伊拉克及伊朗等國)代表在巴格達聚會,同年九月十四日宣布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OPEC)成立。之後的一九六O年至一九七O年間,自由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需求成長依賴中東約每桶三美元的低廉石油供應。

        但自1973年10月爆發第四次以阿戰爭後,因為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Arab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Countries),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這些擁有石油供應主控權的石油輸出國家實施石油減產與禁運,造成第一次石油危機,使油價由以往每桶近三美元大幅上漲至超過十美元,引發國際經濟成長大幅萎縮。

        一九七八年底,當時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發生政變,英國支持的政變推翻標準石油公司支持的伊朗國王。伊朗每天五百八十萬桶石油輸出量中斷,打破了當時全球原油市場上供求關係的脆弱平衡,加上1980年伊朗和伊拉克兩個產油大國爆發兩伊戰爭,造成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石油價格再翻漲一倍以上,從1 9 7 8年每桶14美元漲到1981年的每桶35美元,同樣使全球經濟受到相當大的打擊

8。

        「石油力量」的陰影籠罩了1 9 7 0 年代,把國際政壇上原先一些外圍國家,突然擠上可以決定國際油價的地位,並且促使一向以石油為經濟成長基礎的工業大國驚惶失措。

1988

年:

        標準石油併購英國石油公司,過去10幾年來,這家新整合的BP-America公司又併購了所有從1911年之後從標準石油公司分出去的小型公司,產生新的標準石油公司,稱為BP-AMOCO

9。

90

年代:

        歐元的誕生對美元經濟形成衝擊,打破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的壟斷地位,伊朗以歐元計算石油交易定價。

2003

年:

        美國從波灣區進口的石油只佔進口總量的22%,但因為中、日、歐洲依賴波灣與裡海的石油與天然氣,故控制此區就有抑制對手的效果。

        從上述摘錄二戰後伊朗與國際石油發展大勢來看,在50年代,伊朗仍為英美兩國石油壟斷商與政府角力的場所,石油鬥爭延續20餘年互有消長。60年代以降至70代兩次石油危機,第三世界產油國家開始自行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建立石油產銷通道與英美帝國主義分庭抗禮,也許可以解讀為中東民族自覺的ㄧ種需求反應。

佔領伊拉克的理由

        80年前美國對伊拉克的政策就在扣緊該國石油資源,佔有中油油源即佔世界已知石油儲量的65%,尤其優先佔有伊拉克。

        因為

10:

        1 . 美國已知的石油儲量只有世界的2%,但每年要消耗世界產量的25%。伊拉克的世界石油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佔世界已知儲量的12%。美國24%石油來自中東,且世界其他區域的石油正快速消耗中。現有的中東石油輸入量可以支持美國全部石油輸入達98年。所以各國無不紛紛搶進伊拉克開發油田 像美國、法國、義大利、俄國等。

        2. 美國佈局中東的全球戰略:先佔有伊拉克,再佔伊朗。佔有伊拉克以後,美國就可將伊朗放在美國軍事基地的包圍網中。北有中亞美軍軍事基地、西有土耳其與伊拉克、南有科威特與沙烏地阿拉伯、東有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美國得以控制從中東到阿富汗經巴基斯坦到阿拉伯海的油管。

        3. 維護以色列在中東的合理性,打壓巴勒斯坦民族來遂行帝國主義的擴張計劃。

        4.加深中國、日本、歐洲等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並牽制這些國家。由於伊拉克石油蘊藏量佔世界總量的12%,他的世界地位又居要津,與伊朗同為上帝孕育的樂土,卻變為百姓滿滿的眼淚。有壓迫就有反抗,早在1958年,伊拉克爆發革命,美國遂派遣海軍陸戰隊、英國派傘兵降落約旦,之後簽署的艾森豪規條(Eisenhoweer Doctrine)就在宣示,為了防止中東革命的蔓延,美國會直接以宣戰的形式進行干預。

伊拉克武器打哪來?

        伊拉克的化學與生化武器是八十年代海珊仍為美國盟友時後者所提供的。1984年,雷根與老布希任內核准給予伊拉克包括炭疽病菌種。這些年間美國共得到72貨次應用在化學戰與生物戰的化學藥品與菌種。

        由此可以看到誰才是全球人民真正的災難與恐怖份子。當符合帝國主義利益的時候,帝國主義國家可以扶植當地的親美政權,對他們輸出軍火、資金來遂行間接統治。當今天被霸權國家或集團口中所定義的「恐怖份子」做出違反霸權國家或集團利益行為的時候,就會被劃分為危害他人的恐怖份子。這種倒果為因,做賊喊抓賊的論述就在淡化帝國主義國家以其他國家人民與自然資源為成本的掠奪行為,再把自己塑造為和平民主的捍衛者。

中亞近裏海區域的全球佈局

        裏海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6%。美軍佔有科索沃是美國勢力進駐的最明顯指標。南斯拉夫分裂前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的建議,美國與德國開始對該國進行分化種族的介入動作,利用阿富汗的僱傭兵介入內戰。南斯拉斯遂分裂為三小國,之後美國佔有科索沃。

        因為裏海的石油也需要透過管線輸出到西歐與亞洲市場。往西的路線從,會經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地中海。但博斯普魯斯海峽已擠滿黑海油田的運輸船隻。另一路線則從黑海輸出,繞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上至多瑙河,透過輸油管跨過科索沃至地中海。但這條路線在1949年後,由於阿爾巴尼亞與中共建交而被阻斷

11 。(待續)

1.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0 0 6) 時報 王道還、廖月娟譯

2.請參閱新型英美石油帝國主義 The New US - Br itish Oil Imper ialism, Norman D Livergood.

ht tp:// w w w.hermes-press.c om/impintro1.htm

3.作者按:知名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導演:大衛連)所表述的阿拉伯民族英雄形象在還原歷史真相後

其形象實在大異其趣

4.請參閱<美國與伊拉克-歷史的回顧>李榮武 譯.反戰行動網 20 0 4 /0 4 /10

5. 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Sr,1870年他創立了標準石油。在之後的40年中,他把標準石油建成為

世界上最大的和利潤最高的公司,同時他自己也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公司被聯邦反壟斷法庭判

決為有罪並且在1911年被勒令拆分。由於他的公司的規模和影響,4個後繼的標準石油公司(埃克森石

油公司、莫比爾石油公司、阿莫科石油公司和雪佛龍石油公司)仍然位列在世界上最大的5 0所公司之中。

請參閱 維基百科 約翰 戴維森 洛克斐勒。

6.請參閱<美國與伊拉克-歷史的回顧>李榮武 譯.反戰行動網 20 0 4 /0 4 /10

7.請參閱新型英美石油帝國主義 The New US - Br itish Oil Imper ialism, Norman D Livergood.

ht tp:// w w w.hermes-press.c om/impintro1.htm

8.請參閱 郭博堯 <全球石油危機的油價衝擊> 20 03/1/24 國政分析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9.請參閱 新型英美石油帝國主義 The New US - Br itish Oil Imper ialism, Norman D Livergood.

ht tp:// w w w.hermes-press.c om/impintro1.htm

10.同上

11.同上

 

 

[勞工議題]能源戰略.經濟霸權.帝國主義三重奏下的石油煙硝(上)/勞子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