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秋風蕭瑟話考試/苦心人勞工藝文

秋風蕭瑟話考試/苦心人

 

 

        俗話云:「自古無場外舉人,亦無倖取之狀元。」能夠榮登金榜,光宗耀祖,無非是焚膏繼晷,不眠不休,勇於挑戰,才能圓滿修成正果。正是所謂「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啊﹗

        真的非常感謝石油工會積極奔走、爭取, 終於得以破天荒的能在知命之年,再度老驥伏櫪, 重新披掛上陣, 衝刺考場。雖然明知僧多粥少,全公司僅有八個名額,競爭是空前的激烈。但是這個機會是來的如此不易,又怎能輕言離棄呢?想當年攻讀文學研究所時,也是經歷千辛萬苦,披荊斬棘,此番赴考,雖無荊軻渡易水之悲壯,但顯然必有韓信背水一戰的決心,否則,那張費盡苦心,彌足珍貴的文憑,就只能束之高閣,當成璧紙早晚頂禮膜拜罷了。

        看著考場上一大片黑壓壓的人群,個個朝聖似的神情木然,到處瀰漫著一股緊張肅殺的氣息。也難怪古人會有「考場即戰場。」、「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五讀書。」的警語,自古功名利祿之取得,實在真如「蜀道難,難如上青天。」啊﹗每一次回想起古詩中所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奮起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內心的愧疚真是百感交集,久久都無法自己。

  考試之設,雖用以取材,但是其中況味,則是局外人所難以深切體會。歷朝以來,讓多少文人雅士為之瘋狂,也嚐盡了「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突來榮耀。同時間也締造了不少令人椎心泣血的故事,往往令堂堂六尺男兒,為之流下難得的英雄淚。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固然讓多少莘莘學子為之心酸、夢醒,唐朝詩人王維的詩:「置酒長安道, 同心與我違, 遠樹帶行客, 孤城當落暉。」(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又間接透露出多少名落深山者的悲哀心情呢?

        在這次考試中,雖然尚不至於「茶不思,飯不想」、「數月不知床滋味」的慘烈地步,但是,「懸樑刺股,臥薪嘗膽」的桎梏也幾近矣。縱然我有沖天凌雲之壯志,可是橫亙在眼前的重重難關,卻像一座座大冰山,讓我這艘「汪洋中的破船」又將如何順利的闖越呢?不禁讓我更想起「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那種「髮蒼齒搖」的內心苦悶,亦感受到當年吳子胥為了闖關時,竟然在「一夜之間鬚髮皆白」的沈重壓力與煎熬。辛苦的代價如果只是一場空,這一切到底又是為了什?呢?我茫然了。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雖然為讀書人開展了一扇窗,也是一連串夢魘的開端。根據歷史記載,宋朝在數萬考生中只取進士四百,明朝更加嚴酷,鄉試八萬只取秀才三百,清代更有縣考、府考、院考、歲考、科考,考的人焦頭爛額,晨昏顛倒,「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每位脫穎而出的大狀元均是「萬中選一」,身經百戰,「過五關斬六將」才得以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超低的錄取率,簡直比砂裡淘金,駱駝穿針還要艱難。在古書《太平廣記》裡,就記載了很多科舉與因果報應,累積陰德,金榜題名的故事,雖屬不稽之談,但頗能感動人心。相傳亦有不少的考生,在臨上考場前大擺香案,齋戒沐浴,盡絕俗事,為的是解冤釋結,功名可期。其用心之良苦,可為極矣。當然也有一些「宿命論」之說,這也只能消極的安慰功名不第之人,對於積極進取者,也只有靠著不懈的努力和堅決的意志來徹底扭轉命運矣。

        就學以來,大小考試已不知經歷過幾回,其中有歡欣也有悲戚,有慶幸亦有神傷,一如人之命運,坎坷喜悅,憂淒勞苦兼而有之。誠然考試與學問之間沒有絕對必然的關係,一些碩學大儒也是淚灑考場的傷心人,當然其中也帶有幾分運氣的成分在內,自古以來,即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無所迴避,得失操之於己,怨不得別人。不過,各位看倌們,如果有「百發百中」、「一試中第」的獨門絕活或秘方,不妨提供我這鼓起餘勇闖考場,「活到老,烤到老。」的考生,那就功德無量矣。

 

 

[勞工藝文]秋風蕭瑟話考試/苦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