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勞工議題

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

[勞工議題]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

[勞工議題]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

[勞工議題]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石油勞工...港邊提供貯放待運原油的油槽區。 [勞工議題]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石油勞工...瀕幾內亞灣的聖多美普林西比為新興產油國。

 

 

(摘要)

…假使聖國果真具有80億桶石油的儲量,且在可完全開採的前提下論之,則以2008年1月初的國際原油市場上每桶高達100美元的價位換算,可有相當於8,000億美元的獲益,即便日後回跌至每桶50美元的價位,亦可有4,000億美元的額度,這對人口數僅約15萬人的聖國來說,不啻是從海底湧出、宛如天方夜譚一般的財富。身兼聯合國經濟顧問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暨同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名專家,已投入協助聖國制定石油收入管理法規的工作行列,並要求亟欲投入聖國石油領域的外資企業,應先深植普遍完善的基礎建設和環保設施,讓石油的收益確能造福聖國的桑梓社會,嚴防其淪為貪痞奸惡者劫掠石化資源的戰場。

 
   
 

石油勞工...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海上鑽油井

[勞工議題]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  繼上(20)世紀底,於東非的蘇丹境內發現並開採出大量石油之後,座落於西非幾內亞灣區的聖多美普林西比(S. Tome e Principe,以下亦簡稱聖國)亦發現有可觀的石油蘊藏量,與前者的石油係產於沙漠陸地區稍有不同的乃是,聖國的石油及天然氣是蘊藏於其領海海底。自2000年陸續傳來探勘到量沛、質佳的石油礦產起,聖國已從原本甚少受到注意的蕞爾小國一躍而成為備受矚目的國家,部分媒體則引用未經準確評估的資料,諸如總部設在倫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便臆測其擁有近約80億桶石油之儲量,更有其他的機構僅憑數項從震動勘測得到之數據資料,即以近乎哄抬的方式喊出有逾百億桶、或120億桶的儲量,並率先將其喻稱為新興的「西非科威特」。而近些年來經濟大幅成長且需對外搶購石油的中國大陸和印度,更是急於向聖國示好,以期能在日後順利購備大量石油。冀盼得因開採石油增添財富的商賈,期待發揮職能的工程師、專業人員,和展現所屬國家影響力的外交官,也在聖國傳出擁有油礦後旋即趕赴當地尋求利益,使聖多美島上少數的外資設立國際飯(酒)店幾乎全年客滿,熱鬧非凡。

     鄰近赤道、原本為葡萄牙殖民地的聖多美普林西比,係一於1975年7月甫宣布獨立的大西洋群島國,乃由兩個主要島嶼--聖多美(Sao Tome)與普林西比(Principe,又可稱為太子島)暨鄰近諸小島共同組成,全國總面積約莫1,000平方公里(聖多美島即占約854平方公里,首都聖多美市係位於該島東端),總人口數將近15萬人,以班圖族裔為主且大都信奉天主教,係沿用過去殖民國的葡語為其官方語言。原本極為貧窮、外債忒多(迄2000年底,累積外債總額達三億美元),必須倚賴原殖民宗主國--葡萄牙暨美、法、日等國施予援助的聖多美普林西比(依據葡萄牙於1999年4月與聖國簽署的合作計畫,葡萄牙將在1999.6~2002.6年之三年間,給予聖國總計約為3,600萬美元之財政援助),方可度過財務困頓之難關。假使聖國果真具有80億桶石油的儲量,且在可完全開採的前提下論之,則以2008年1月初的國際原油市場上每桶高達100美元的價位換算,可有相當於8,000億美元的獲益,即便日後回跌至每桶50美元的價位,亦可有4,000億美元的額度,這對人口數僅約15萬人的聖國來說,不啻是從海底湧出、宛如天方夜譚一般的財富。

     當然,基於和鄰近國家對油礦擁有權的爭議、經由談判與爭議國拆分獲利,以及被從事開採運銷之外資石油公司的重重瓜分,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國民日後究竟能均霑到多少實際利益,並不令人樂觀。而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Joseph E. Stiglitz暨另兩名政經專家Jeffrey D. Sachs、Macatan Humphreys等三人,則於2006年6月共同撰文指出,自20世紀後半葉以來不乏有天然資源豐沛,但未施行民主化、國民教育程度不足的國家,因為民眾耽於安逸、得過且過和領導體系的巧取豪奪,甚且釀發對抗、紛爭和荼毒弱勢族裔的內戰,以致無論是其經濟成長或民眾得以獲享的福祉,卻反而比不上缺乏資源的國家,聖多美普林西比將來確否能因為石油財富而帶來進步繁榮,尚待審慎觀察。

    廿世紀九O年代初際,若干國際化之石油集團如美資的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集團,次第在幾內亞灣、鄰近奈及利亞和赤道幾內亞等國的北部海域探測到油源反應,再經過數度的鑽探分析幾可確認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海域存有充沛的石油礦產。據未經證實的官方報導,美孚集團以鑽探和限量開採為名義、只支付400 萬美元即在四個油田區取得利潤甚為豐厚的油源。未久,聖國旋即採取並宣告施行兩百哩經濟海域之法案,且先後和同樣瀕臨幾內亞灣的數個西非沿海國家--奈及利亞、赤道幾內亞及加彭諸國,進行重疊海域之談判,石油公司亦紛紛聞風而來,向聖多美普林西比提出優厚的回饋金,以換取鑽探權和未來的開採權。

    就地理情勢探討,上述蘊藏有海底石油的位置,主要是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奈及利亞相接之海域,遂在由聖、奈兩國總統於廿世紀底的1999年間,簽署聯合開採石油及分配石油利益之協議,而由兩國共同籌組之「石油開發委員會」亦於2001年底正式展開運作,乃暫時擱置主權爭端改以45年為期,按國際遵行的海疆劃定準則為依據成立共同開發區,而核發探勘執照的開發區管理局(JDA),係設址於奈及利亞第一大城--拉哥斯,至於最受關切的石油收益則分別由奈、聖兩國按六、四比例分帳。

  此一在當時由奈及利亞總統--奧巴山強行主導通過的協議,對於聖、奈兩國當然俱有立竿見影的實惠,而各個亟欲投資開採、分享石油利益的外資公司,也同樣獲益匪淺,甚至因為掌有資金、技術和管理上的優勢,因此各界相信外資公司獲得的利益,還將高於兩個產油的地主國呢!這些由歐美諸國財團所設立的外資,還常經過數道的「變身」,讓人誤認其為非洲國家自行設立的企業,像是由葡萄牙資金占有大幅股權的「安哥拉國營石油公司」(SONAGAL),即又輾轉擁有聖國國營石油公司相當的股份,嗣後必然皆可在聖國之石油開採銷售上分享到豐足的利益。

     共同開發區內的九大油田區塊在2003年4月時,曾辦理第一次探勘和開採石油業務之招標,斯時計有33家石油公司熱烈競標,然而當中有不少是屬於規模不足的小型獨立企業,加上諸業者提出的競標金過低而未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僅位於鄰近奈及利亞的第一區塊油田,獲得由雪佛龍德士古(Chevron Texaco)、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及Dangote Energy Equity Resource三家石油公司聯合組成企業的青睞,以1億2,300餘萬美元得標,並以共同生產協議(PSA)方式取得探勘權,該三家公司在權利油田區的股權各為51%、40%及9%,而聖多美普林西比則是依據合約分得4,940萬美元的簽約金。

     之後,奈及利亞與聖多美普林西比於2004年底,再就第2~6區塊油田辦理第二次招標,依然是以共同生產協議方式由數家規模非甚龐大的公司得標,在這次的標案中,聖多美普林西比得到1億1,320萬美元的簽約金,遠比上次為多,但總統與總理兩人卻因本案是否應徵詢國會意見存有難以化解的歧見,導致前者辭職下台;2005年6月的第三次競標,係由在美國德州註冊的ERHC能源公司(註)得到第四區塊的大半股權,和其他若干區塊15~20%的深海挖掘權,乃最風光的勝出者。

  由於海域油田的發現開採,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奈及利亞在西非幾內亞灣的戰略地位已於邇來顯著提升,且重要性還將伴隨著龐大的石油資源與時俱增。但因兩國並無足以捍衛疆域的海軍,聖國更是只有百餘人的兵員,無法組成堅強之軍事部隊,是以石油的生產、運輸容易受到恐怖攻擊,衝擊能源市場的供需和國際總體經濟,或演變為煞像波斯灣一般的「地區火藥庫」之角色,以致美國乃在近數年間亟於拉攏聖國,使局勢朝著對美方有利的方向以發展。

  美國已在當地派駐有數名軍事顧問,並提供資金、設備與技術為其擴建深水港,此一港口將來如有需求亦可轉作軍事基地。姑且不論聖國所擁有的豐盈油產,單就其可控制幾內亞灣船艦航行的地理形勢而言,對美國便擁有極具關鍵的重要性,若聖多美普林西比遭到恐怖分子滲透,或與美國的敵對陣營、競爭對手結盟,皆有可能對西非造成重大的質變。另有不少能源產業和財經界的專家們分析道,預計在未來8~10年之內,美國消耗的石油將有25%的比例需自非洲進口,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奈及利亞、安哥拉和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國家(另之東非產油國--蘇丹和中非產油國--查德,則是將產油優先售予中國大陸)。與波斯灣的阿拉伯國家相比,這些非洲國家所產石油的品質毫不遜色,且因距離美國愈近,還可節省不貲的運輸成本。

  然而,誠如Joseph E. Stiglitz等學者則抱持、並不樂觀的見地,蓋石油對於局勢並不穩定的非洲國家之國計民生,裨益十分稀寥,石油儲量、產量豐富的非洲國家之民眾,日子過得未比非產油國家為好,還愈易遭蒙政府之高壓控制和武裝衝突之毒害;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ation)便曾指出聖國在石油管理方面存在有嚴重的問題,亟待導入正軌。也有政經觀察家為聖多美普林西比仗義執言,表示奈及利亞非但並未協助與其毗鄰的聖國,還趁機撈取逾越分際過甚的好處,自認是曾予多方扶助的奈及利亞當然是矢口否認,反而指控來自西方國家的財團,例如暗示埃克森-美孚集團者,才是早先透過和聖多美普林西比訂立不平等合約,藉機盜採、榨取石油的大戶。其實,涉入其中並互顯神通的各路人馬,不少乃是覬覦油源、形同秃鷹豺犬的利益追求者,只求目的、不計手段般的冀望能從石油寶藏中獲取實利。還有一家原本和銷售石油並無任何關連的加拿大鑽石藝品公司,亦運用特殊關係疏通聖國高層人員,以掩人耳目之管道成立子公司,加入銷售原油的行列,彼此若似五鬼搬運般的互遂其願。

  由國際貨幣基金會派駐於聖多美普林西比的首席代表哈納克表示,人口少、領土小且猶未奠植基礎建設和法令規章的聖國,短時間內尚不宜快速發展,而應力求穩健,否則無異於在地質不穩之場址興建高樓,工程建設既會面臨失衡之虞並會浪費大量資金,破壞境內生態結構和民眾原有的生活型式。復以民主法治仍有缺絀的諸亞、非洲產油國為例,石油雖然帶來了收入,不過卻沒有增加民眾的就業機會或提昇生活品質,當地百姓反而在少數高層政要和外資企業的結合驅役下,居於社會底層並使生計愈見困頓,在對政府失望而又無法改變現狀的逼使下,只好組織武裝團體起而抗爭,政府部門卻會倚恃石油收入攏絡反對勢力或強烈鎮壓,造成國家社會的動亂。

  身兼聯合國經濟顧問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對上述的看法頗為認同,薩克斯暨同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名專家,已投入協助聖國制定石油收入管理法規的工作行列,並要求亟欲投入聖國石油領域的外資企業,應先深植普遍完善的基礎建設和環保設施,讓石油的收益確能造福聖國的桑梓社會,嚴防其淪為貪痞奸惡者劫掠石化資源的戰場。

註:1997年,聖多美普林西比政府成立國家石油公司之初,設址於美國德州休斯頓的能源控股公司(ERHC),出乎各界意料之外的掌握了49%的股份,而該能源控股公司現雖又已陸續讓出持股予其他國籍的公司或法人機構,但ERHC在後續的開採許可方面依然享有極多的權利。

 

 

[勞工議題]西非幾內亞灣區新興產油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發展概況/陳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