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從馬克斯描述的「工廠城鎮」到「人類文化遺產城鎮」之瑞士鐘錶雙子城,以及其產業從初興、鼎盛、受挑戰到回穩的歷程/陳正和勞工藝文

「從馬克斯描述的「工廠城鎮」到「人類文化遺產城鎮」之瑞士鐘錶雙子城,以及其產業從初興、鼎盛、受挑戰到回穩的歷程/陳正和

[勞工藝文]「從馬克斯描述的「工廠城鎮」到「人類文化遺產城鎮」之瑞士鐘錶雙子城,以及其產業從初興、鼎盛、受挑戰到回穩的歷程/陳正和

[勞工藝文]「從馬克斯描述的「工廠城鎮」到「人類文化遺產城鎮」之瑞士鐘錶雙子城,以及其產業從初興、鼎盛、受挑戰到回穩的歷程/陳正和

▲拉紹德封的美麗市景。 ▲拉紹德封鐘錶博物館內的一件古鐘展品。

 

   
 

由拉紹德封暨勒洛克共組的「雙子城」,獲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城」

        聯

合國的教科文組織於今(2009)年6月下旬宣布,以出產鐘錶著名於世的瑞士西北部雙子城--拉紹德封(La Chaux-de-Fonds)暨勒洛克(Le Locle),獲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城。位於納沙泰爾州裘拉(Jura)地區的拉紹德封,靠近法國邊境,市名原意為「石灰底質的地方」,華文係音譯為拉紹德封,因其石灰岩的貧瘠地質難有豐饒的農穫收成,故過去民眾經常如同外勞般的遠赴法國工作,後則由於鐘錶等精密工業的發達反而吸引法國民眾移居就業。共產理論創造者--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分析製錶產業的勞工問題時,即曾以當地的僱傭狀況為取材,並將拉紹德封形容為「巨大的工廠城鎮」。現拉紹德封暨勒洛克雙子城是瑞士法語區中,僅次於日內瓦和蘇黎世的第三大城市,勞力士(Rolex)、歐米加(Omega)等名錶便是產自拉紹德封,而勒洛克出產的名錶則有天梭(Tissot)、堅尼斯(Zenith)等,今人口合計約33,400人。

        早在吾國清朝康熙皇帝期間,宮廷便曾購進瑞士製之鐘錶,當時除了用以掌握時間外亦視之如藝術精品,而不少的朝廷官員則是因為鐘錶的緣故,始明瞭有瑞士這麼一個國家。由於發達興盛的鐘錶業承傳逾數百年,基於能「展現出單一製造業城鎮,保存產業並沿續至今,足為楷模」之緣由,而使拉紹德封能獲聯合國選列為人類文化遺產重鎮,確有難能可貴之處,且雖說是遺產,但則仍是繼續維持運作的重要產業。惟其深具輝煌歷史的鐘錶產業,其實也非全然無法被挑戰搖動,上

(20)世紀的60年代便曾因為日本精工錶的興起而備受威脅,拉紹德封城內不少的業者、店家還因此而倒閉歇業,後則減產各種華貴名錶而改推新款造型的大眾化手錶,始穩固住基本領域。瑞士政府亦警覺到,舉國不能過度倚賴單一產業,本已具有良好基礎的金融、觀光產業爰在政府的扶持下愈益壯大,與鐘錶業並列為瑞士的三大國家產業。

拉紹德封發展為鐘錶製造重鎮之經過

        瑞士拉紹德封地方最早的鐘錶工業,係發軔於家庭手工業並子承父業般的世代相傳,17世紀中葉在政府的獎勵下,名聲更已超越了德國,成為該時僅次於紡織業的第二大工業;1804年,瑞士出現首座的大型鐘錶製造工廠,使產品得以逐漸普及至庶民大?。繼工業革命後各業界愈有準確對時之需,故愈殷切需要精良的鐘錶,使得瑞士製錶業大發利市,從1950年代起產自瑞士的手錶,曾連續十數年皆逾世界產錶總量的50%。政府每年亦皆撥置大筆經費從事鐘錶的研究,範圍從原料(含潤滑防鏽用油)至機芯、零件以至於鐘錶的防震、防水技術,和用以取代發條、可愈為便利的操作方式,如第一代的電動手錶(業界專用語為接觸式擺輪電池手錶,乃以電池的電力帶動錶內擺輪遊絲而作出每一周期為0.4秒的振動),便是援採1952年初見於美國的電動手錶之技術,再經計數機構傳送出去,復於1959年由瑞士的埃勃什公司改製為實用款型後推出問世。瑞士 鐘錶業界尚合設有研發機構,像是「國際鐘錶科技情報資訊中心」和「鐘錶實驗研究所」等機構,俾力求改良產品,且謝絕外籍人士進入研究機構參觀任職。

        迄20世紀50-60年代,時值瑞士鐘錶業的鼎盛期,斯時其境內共有1,000餘家的上、下游鐘錶事業體和商店,十餘萬名的鐘錶勞工。各類鐘錶的年?量近約一億只,?值高達40餘億瑞士法郎,行銷全球150多個國家或地區,市場佔有率始終維持於七、八成的比率,此一鐘錶業長勝王國的成就頗令瑞士人引以為榮,而「太陽創造晝夜,瑞士人創造時間」的豪語亦遍傳至全世界。1959年,瑞士有位名為赫泰爾的鐘錶工程師,撰文指出石英鐘錶將是未來鐘錶業的主流(實際上遠在1930年便初有體型龐大的「石英鐘」產品,註),文中闡述石英的特性及其應用於鐘錶工業的可行性而引起注意,但能否使石英錶成為普及的產物,斯時各界尚存多項質疑。此時,遠在東亞的日本卻聞風探索且在製造機械錶的領域,同樣也卓有所成,奠下日後與瑞士競爭的根基。

        現之拉紹德封暨勒洛克兩城的市容規劃係肇始於19世紀之初,乃是以製錶工業為依歸的設計,兩城咸有寬闊筆直的長條街區,工場和住宅錯落其中。當時的製錶和銷售業者猶無固定的上班時間,往往視訂單狀況調整工時,員工於工場竟日忙碌後即在就近的宅舍寢 息,故其宅舍好似現今的「工業用住宅」,可適用於

20世紀中葉之前的精密工業之需,今則於城郊劃設有鐘錶工業區,並以尖端進步的工廠生產型態取代往昔的家庭化工場。城內除了有鐘錶技術研發機構外,尚有一座全瑞士和全球最大的鐘錶博物館,收存有從往昔古式日晷鐘錶至當今諸多款式的華麗珍貴名錶,是大多數遊客皆樂於造訪參觀之館舍。此外,拉紹德封亦是世界馳名建築家--科布西耶(Le Corbusier)、知名工程師兼賽車手--雪佛蘭(Chevrolet)、被譽為自動木偶人之父--傑克.多洛(Jack Toro)兄弟,以及作家--布萊斯‧桑德拉爾(Blaise Cendrars)等人的故鄉,頗有地靈人傑的氣韻。

產自日本長野縣諏訪市的精工錶,大膽挑戰瑞士錶業,竟獲亮麗嶄獲

        1959

年,新設於日本長野縣諏訪市的「精工舍」鐘錶公司,訂定一項研發未來鐘錶的研究計畫--“59A計畫”,並以承辦東京奧運會的計時工作為具體目標,希望經由此一任務打響名號,一舉超越早已有口皆碑的瑞士,精工舍還派遣技術深湛的人員於1960年,前往羅馬奧運會查看瑞士鐘錶界如何辦理奧運會的計時任務。1964年5月,奧運會核准採用精工舍提供的計時設備,而代號951的電池石英錶果然不負眾望的完成使命,當精工社提供的計時設備測定出衣索匹亞籍馬拉松選手--阿貝貝創造出的2小時12分11秒2之世界紀錄時,全場歡聲雷動,精工錶也跟著大出風頭,從裁判、教練到選手均極讚譽,精工社人員雀躍萬分。瑞士鐘錶界則深覺苗頭不對,遠在東亞的鐘錶界勁敵行勢將大舉瓜分其市場。

        1967

年的,在一項石英鐘錶評選國際大賽中,來自諏訪的精工舍石英錶居然遙遙領先瑞士錶而囊括了前五名,瑞士媒體視之為其鐘錶史上「最黑暗的一年」。瑞士鐘錶廠商還為此而聚集探索對策,並撥付資金展開深入的研究,復於翌(1968)年假紐沙幕爾天文台舉行的競賽中重拾寶座,然而瑞士錶商卻彷彿步入偏鋒似的鑽入牛角尖,亟力製造為求比賽奪標專用的高價石英錶,遠離平價商品化的目標。當瑞士錶界猶沈浸於重奪寶座的喜悅時,具實用功能的日製電力振動頻率石英錶卻於1969年10月量產上市並行銷全世界,能帶致真正利益的鐘錶市場果真已悄然被日本的精工錶瓜分了。

        後續諸年,日本錶漸漸取代瑞士錶而揚名全球;相對的,瑞士錶的出口率則節節遞減,且尚不知將止於何底。同一時期,美國和香港的平價電子錶也次第呈顯風騷,搶占了瑞士原以機械錶為主的市場,1978年瑞士鐘錶業如坐針氈般的,莫不憂心其傳統鐘錶事業是否將會停擺告終。

面對競爭的瑞士製錶業,重新振作以創造新機運

        面臨日本錶業的進逼,瑞士聯邦政府採取了緊急行動,協調以瑞士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為首的7家銀行,聯合投資10億瑞士法郎,買下兩家最大的鐘錶企業--ASUSG和SSIH公司98%的股票,並於1983年5月將兩大公司合併組建為新公司,遴派歐尼斯特擔任足茲扭轉新局的總經理。按新總經理的策劃,係捨棄原本以機械錶為主的?品結構,改以電子錶為主,蓋電子石英錶的誤差既小且又價格低廉,無疑的得比藉由齒輪帶動的昂貴勞力士機械錶更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何況瑞士生產的機械錶,準確度和耐用性亦均已被日本所趕上,在日本之後亞洲的台灣和港、星,亦已大量生產品質稍遜卻極廉價的手錶(當中則有部分係假冒瑞士名錶而搶攻市場)。

        繼之,則是捨棄多種類、小產量的華貴高價錶之?銷策略,轉為減少種類、增加產量的方式,俾可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

        再者,鑒於各鐘錶商大都獨自研究,技術經驗俱告分散,導致瑞士鐘錶廠在面對新世代、新潮流時往往無法迅速反應,確實難以對抗力量集中、講求團隊合作的日本錶界。故由歐尼斯特領導的瑞士鐘錶界,倏即設立微電子技術中心以強化新技術,促成鐘錶業的新貌。在採取上述變革之後確有立竿見影之效,未久即推出可重振瑞士鐘錶業的新款薄型石英錶,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首批出口至美國的400萬只在短期內便告銷罄,在主力競爭國--日本的銷路亦甚不錯,使得瑞士的鐘錶界得以挽回商機與尊嚴,不致令已經營並稱雄300餘年的斯項傳統精密產業拱手讓予他國。

        只不過,瑞士的鐘錶王國寶位畢竟無法再和往昔相比了,即使在過去的漫長年間瑞士鐘錶業曾因改弦更張而有所進步,但東亞的日本、台灣和東南亞的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鐘錶業者,亦不停的求新求進,若論進展幅度諒不遜於瑞士。所幸數百年來,瑞士鐘錶建立起的名聲信譽以及痛思的再造意志,仍可為其鐘錶界撐住場面,惟今後能否持續保住該片領域,則需以更精良的技術、更實惠的價位和傑出的管理行銷方式來取勝了!

結語

        中古時期,脫離奧地利桎梏而建國的瑞士,曾因民眾生計困苦而紛紛外出至鄰近的義法德諸國工作,14-16世紀間瑞士還是歐洲地區以輸出外勞聞名之蕞爾山區小國,其刻苦耐勞的表現則頗令各國雇主稱許,甚至還充當傭兵以獲取更高的酬金,梵諦崗教廷的護衛隊長久以來便一直是由瑞士籍傭兵所組成者,而瑞士傭兵不畏艱險、?牲犯難的勇氣更是揚名遐邇,便曾因集體壯烈殉職而被喻稱為忠耿的「猛獅兵團」。

        孰料,因國內貧窮難以謀生而必須長期輸出外勞以賺取外匯的瑞士,先自17世紀起因製造鐘錶而逐漸翻身,復以銷售鐘錶的豐厚收入建設國家並挹注其他產業如旅遊、金融和精密電子工業…等之發展,加上行之有年的中立政策,遂順利轉變為富庶安定的開發國家,即便是傳統的農牧業亦改走精緻優質之路線,且必要時也因為農牧產品得以自給自足而無虞被阻斷糧炊。目睹其繁榮美麗景象的許多外國遊客,卻毫不知悉此一國境毗近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竟然曾是歐洲最貧困的外勞輸出國呢!

去(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使瑞士的金融業連帶遭到重創,而素來過度保密和過於注重業績的作法亦遭到暗助洗錢逃稅、助長金融犯罪的批評,兼以不少地區已以學自瑞士的經營方式陸續發展金融業務,故瑞士的金融業能否永久稱霸於世,並非十分樂觀,一如近約半世紀前曾因自信過高卻被日本迎頭趕上的鐘錶為一般,亟須重新變革,方能免於激烈競爭的衝擊。各項行業或產品,信譽卓著者得垂範長遠,並形成特有的產業文化,但若固步自封而未能與時俱進,則亦無永遠屹立不搖的道理,瑞士鐘錶業興衰回穩之例示,容可為產業界和勞動界引為借鏡。

        註:石英是矽氧化合物的一種,呈三方晶系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狀,常見於花崗岩(granite)中,主要化學成分為SiO2,質地堅硬,若併含其他礦物等雜質則會顯現出別種顏色。石英是SiO2十餘種天然同分異構物中,唯一於常溫常壓下仍屬穩定的物體,但可利用外部電壓的變化對石英切片施以應力使其產生震盪,並且自行回復到靜止狀態,故可成為用以產生通常是呈正弦波或方波的電子訊號元件--即震盪器(oscillator)。由於石英的振盪頻率會依晶體厚度的不同而變化,石英晶體切片愈薄諧振頻率會愈高,切割技術和加工成本當然也就亦愈加精深高昂。

 

 

[勞工藝文]「從馬克斯描述的「工廠城鎮」到「人類文化遺產城鎮」之瑞士鐘錶雙子城,以及其產業從初興、鼎盛、受挑戰到回穩的歷程/陳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