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安環]搔癢搔出了多少的耳鼻毛病?/楊石隱勞工 安環

搔癢搔出了多少的耳鼻毛病?/楊石隱

 

 

 
 

       

搔癢的「樂趣」,常常令人容易耽溺成癖。不少人就是因挖鼻子,掏耳朵,結果抓出了痛苦不堪的耳朵和鼻子的毛病。

搔癢最樂,搔癢的後果是什麼呢?

        癢是一種奇妙的感覺,癢就是癢,很難用筆墨來形容或分類。有人認為輕微的癢感所帶來的是一種舒服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快感。然而太重或太強烈的癢感不僅不舒服,還會形成痛覺。

        某些神經生理解剖學家已發現,癢感的傳導路線,與痛覺有些相同,或是就在其附近,所以癢感與痛覺是相互有關的。它不太容易以實驗的方法來求證,因此到目前為止對於癢的研究知不多。而且「癢」的發生位置不同,每個人的感受也不一樣,心理的因素也不可忽略。例如由別人來搔抓你的腋窩,你會覺得奇癢難耐,但如果你用同樣的力量與方法搔抓自己的腋窩,卻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會引起癢感。又以同樣的方式來搔抓腳板底,我想無論別人或自己搔抓都會覺得發癢。其實穿著鞋,隔著鞋底搔癢,對於某些較敏感的人也會引起相當強烈的癢感的。這是一種想像癢感。

        人體的表面皮膚,具有感覺的地方,都會引起癢感。某些部位是特具癢感的,例如,腳底、膝蓋窩、身體兩側線、四肢的內側面、鼠蹊部、陰部、孔部、前頸部、腋窩、外耳部、鼻前庭部、背部中線帶。有些黏膜的部位也具有相當的癢感,而這些部位的黏膜同時也都有痛覺。例如眼結膜、鼻膜(尤其是前庭部)、唇黏膜、舌背、咽後部及聲帶部位。整個說來,這些區域是在較為「隱密」的部位或背光處。

        在耳鼻喉科的範圍內,最富有癢感的是耳道內和鼻腔內了。覺得癢而不去抓,實在是受不了,然而,抓癢的後果又是什麼呢?又那些是引起發癢的禍首呢?

鼻前庭炎

        某些人本身有過敏體質,可能是過敏原的刺激,例如塵埃、花粉、溫度改變等,有過敏性鼻炎的趨向。但單是這樣並不會形成鼻前庭炎,而是患者在鼻子發生癢感時,用手指去挖弄鼻孔,更深則傷及鼻中隔的前部或下鼻甲的前端,前庭部位的黏膜及皮膚,才發炎的。可以說鼻前庭炎純粹是機械刺激引起的。幼兒流鼻涕,照顧的褓姆如果沒有好好擦乾淨,任鼻涕留在那裏當然會發癢,幼兒的小手指自然而然就會去挖弄而發炎了。治療最好的方法是抗組織胺劑的服用,及不再去挖鼻孔,自然可痊癒。好好修剪幼兒的指甲。

鼻入口部濕疹

        當上述的前庭炎,長期未加治療或仍然無法解決發癢的病因時,患者很可能受不了發癢的困擾,而不斷用手指或手臂去揉擦外鼻部。特別是人中部,由於慢性的刺激,招來了濕疹,這是顏面濕疹症的一種。鼻入口部的皮膚會發紅,而且微腫,有皮膚較肥厚或部分糜爛的現象。症狀嚴重時,外鼻部呈現濕濕腫腫的,潰瘍處淌黃水。這時不但發癢,且會疼痛,經過一段時間,有大量痂皮形成,糜爛部位顯得較為乾燥,但是皮膚會有撕裂痛感,相當難受,並夾雜著發癢。這時患者常又去抓癢,結果痂皮一掉,可能滲出血珠又淌黃水了,如此週而復始,很難有癒好的一天。其治療的方法就是要保持鼻部的乾燥,用油性物使鼻膜及鼻內皮膚滑潤,完全清潔其患部,再加以腎上腺素軟膏塗之,非常有效。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忍住發癢而不再去抓!

鼻癤子

        癤子又叫疔子,鼻前庭有鼻毛,而其毛囊有了感染才會形成癤子。幼兒的鼻前庭炎並不常惡化到形成癤子。換句話說,癤子發生在成人的居多。鼻子發賡,以幼兒挖鼻子的力量,是不足以傷害到毛囊的,常常是有鼻屎形成在鼻前庭頂部夾著鼻毛,而是要用手指去把它弄出來,大人們就有這種不弄出來不快的心理,如力量太大,或指甲觸傷了黏膜或皮膚的毛囊,毛囊炎也就演變成鼻癤子了。

        鼻內長癤子是相當痛的,往往會痛及整個外鼻部及側邊臉部,引起鼻內的灼熱感及塞感。甚者痛及上面的牙齒根部。雖然一般癤子的治療方法是要等它已「成熟」才可排膿(所謂成熟就是膿包完全局限化了,已有白色的膿頭點現出來),然而鼻部癤子的治療,在這兒特別提出一些治療經驗,因擠壓鼻癤子,或引導鼻癤子的排膿方法都要列為禁忌!由於鼻部的血管系構造非常特殊,常常是小動脈與小靜脈直接連結,而且這兒的靜脈管沒有瓣膜存在,一旦有少許的膿水被擠壓進入小靜脈或小動脈內,隨時可以被散播到顏面靜脈、眼靜脈而進入海綿靜脈竇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這時可能出現的症狀是全身倦怠,發高燒,發冷,患側的鼻、臉頰、眼部都全腫脹起來了。重者頭痛、嘔吐。

        早年在抗生素未發達的時期,併發本症時常常招致生命的危險。因此對於鼻癤子的處理方法是要採取不摸、不挖的態度,每天祇在鼻前庭塗上厚厚的軟膏即可。一直等到鼻癤子「成熟」,自然破出排膿,即可自行痊癒了。等炎症全消之後,再由耳鼻喉科醫師完全清理鼻內的痂皮,必要時剪短鼻毛。

乾性鼻前庭炎

        好發部位是在鼻中膈的前下部,這裏有一個充滿血管的血管叢,因為反覆出血而形成痂皮血塊,使黏膜上皮扁平化,而形成潰瘍。本症多發於幼兒時常用手指挖鼻孔的結果,或老年人的黏膜較為乾燥,加上挖鼻孔的壞習慣也可能引起本症。治療的最佳辦法,是以油性消炎軟膏塗敷患部,或請專科醫生診治。

良性鼻出血

        鼻出血的種類很多,然而特別要指出在鼻腔的前部,包括鼻中隔前部、鼻道前部及下鼻甲前端的出血,稱之為良性鼻出血。請諸位爸爸、媽媽們注意,如果您們的小寶寶有這樣型態的鼻出血時,祇要經過耳鼻喉科醫師診察過的,就大可放心。這種鼻出血的主要禍首就是挖鼻孔。父母親應該利用機會給予小孩正確的衛生教育,改正小孩子挖鼻孔的壞習慣。

緊急出血時,不要慌張,讓小孩半坐臥,而輕輕地捺著鼻子,經過短時間的壓迫即可止血的。千萬不可慌張,慌張的表情祇是徒增小孩的恐懼而使流血更嚴重而已。這種鼻出血有時在夜晚,因為空氣乾燥或睡覺時翻動身子,而觸壓了鼻部,也會自然出血。小孩發育稍長後,出血次數也會自然減少。在大孩子較常見的是起床後洗臉時壓到了鼻子,或強用毛巾去拭挖鼻子而引起出血。當然與小朋友一起玩時也容易因舊傷痕裂開而出血,這些都可視為小毛病。良性鼻出血的治療方法,各耳鼻喉科醫師各有妙方良藥,不在此細述。

鼻異物

        有不少人挖鼻子是用衛生紙捲成棒狀通鼻孔,這常會引起衛生紙斷層留在鼻內成為異物。小孩子為了好玩將豆子、筆套、橡皮擦、扣子、小釘子、鐵珠子等塞到鼻孔裏去,結果小孩子自己往往拿不出來,也擤不出來,更不敢向父母說。如此一過半個月,異物會在裏面腐敗發臭,造成黏膜糜爛而出血。父母如發現小孩的鼻子不通氣,尤其是單側性的,又有膿鼻涕帶血跡時,則應懷疑到是否有鼻異物存在?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挖耳朵誘發令人難以忍受的耳病

        挖耳朵或掏耳朵主要是為了抓癢和掏出耳垢。耳朵發癢及耳垢栓塞兩者並不是因為挖耳朵所引起的毛病,卻是引誘掏耳朵的禍首,在此也值得一談,好瞭解其毛病的因果關係。

耳癢症

        這個名稱在醫學書上是找不到的,然而它卻是一個的的確確在我們臨床上存在的「病症」,而且帶來相當大的困擾。這些耳癢症的病人,其耳部發癢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律神經失調的關係。因為情緒與自律神經密切相關,自律神經的失調可引起耳部血管之擴張而充血,這種現象可能是暫時性的。然而這瞬間卻足以引起某些人的耳朵有異常的灼熱感及強烈的癢感。嚴重者在發作時甚至會從睡夢中癢得醒過來。多數的病人耳部都沒有任何器質性的變化。然而經過一次發作之後,可能因此而造成掏耳朵的習慣,器械性刺激所引起的各種合併症也隨之而來了,繼之而起的這些毛病再不能稱作是純粹的「耳癢症」了。

        耳癢症的患者應趁早戒除掏耳的習慣。做全身身體檢查,找尋有無其他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治標方面可以使用酒精甘油溶液點耳,對於暫時止癢相當有效,在初點時稍有痛感。當不癢時可點油脂或塗上非常薄的軟膏潤滑表皮層減少癢感。輕鎮靜劑及抗組織胺劑可配合服用,相當有效。

耳垢栓塞

        人耳朵內的耳垢,應屬於正常的分泌物,在正常情況下,它會自己掉出來,用不著去掏它。耳垢可分為兩類,一種是乾的,另一種是濕的(油的)。

        前者俗稱為「粗糠耳」,後者稱為「油耳」。乾的較容易成為砂狀或屑片,在睡覺翻身時,咀嚼或是走路等運動時,會自然掉出來。油耳的耳垢成為泥狀,深褐色,長年囤積起來也有形成非常堅硬的耳垢團塊,俗稱「耳丹」,要清除的確不簡單。洗髮、游泳,或祇是流汗,有點水分進入耳道內,乾硬的耳垢會因泡水而膨脹,體積加大壓迫耳道壁而產生疼痛及脹感。若少量水祇溶化表面油脂,會變成膿狀,有發癢的現象。這是引誘人們掏耳朵的主因。一不小心就會引起炎症了。耳垢多的人最好每年請耳鼻喉科醫師清理一次為妙,尤其是夏季下水游泳前更應做例行檢查。耳鼻喉科醫師都知道掏耳垢的確不是一件好差事,而且相當費時,要有好技術才不會創傷或觸痛耳道的。儘管如此,這仍是一種「醫療行為」,是耳鼻喉科醫師的責任,更不要以為掏耳朵是理髮之後理髮小姐、或理髮師所應做的「額外服務」。

        太硬的耳垢,可使用「耳垢液」,大約施行一週的「耳浴」,這耳垢就可自然溶解而流出來的,絲毫不會造成創傷及感染(註:耳浴就是將藥水滴入耳道內,患者趴側睡,使藥水不流出至少十五至二○分鐘,則可以有浸泡耳道的作用)。

急性外耳道炎、耳癤子

        這是由於耳朵抓癢所引起的最典型的病症。病人常會自行掏耳朵尤其張口咀嚼時,或睡覺躺下時,耳朵更痛,耳殼前有指壓痛,耳周圍有時會紅腫,耳殼輕輕一拉更會痛得大叫起來。治療方法並不難,重要的是要與中耳炎合併症做鑑別診斷。耳癤子絕對是外傷惹起的,乳突部不會波及,少有全身性的症狀,例如發熱等。治療方法多採用「金石」氏(Gottstein)棉花球,做耳道栓塞,壓迫患部,可以促使耳癤在三至四日內「成熟」而出膿。局部的膿包底部之肉芽組織應澈底清除。前後約需一週。有些病人祇治到膿出之後就不再治療了,也就留下了個底子,造成耳癤子在同一部位屢屢「再發」的現象。

外耳道濕疹、搔癢症

        這病多發於有濕疹體質的人,常與顏面濕疹症一起發作。某些病人是因中耳炎的耳漏,長期刺激引起的。大部分是慢性外耳道炎,反覆作用,加上耳道發癢時的搔抓,使病症加劇,而形成濕疹化。這時的發癢更為強烈,往往抓到皮破而血水流出亦無法止癢。患部都是一片濕濕的,一陣時間後,會乾燥,外耳部像在蛻皮的樣子,然而上表皮之脫落之後又滲出水來。最重要的治療方法還是避免搔抓患部,塗用腎上腺素軟膏,服用抗組織胺劑,確實保持患部乾燥清潔,抱著忍耐癢感的大決心及精神力,持之以恒,這樣才會好的。

耳道黴菌症

        俗稱「耳朵生菇」(耳朵發黴)。耳道內不因為掏耳朵,即不可能發生耳道黴菌症。雖然在正常人的耳道也可以培養出某些黴菌類,但是它並不引起疾病,不可一併論之。所以一定有掏耳朵造成了耳道的損傷才會引起本症的。自己掏耳朵,媽媽幫小孩掏耳朵,理髮小姐幫顧客掏耳朵,這些都是感染黴菌的途徑。一旦得了本症,就非常惱人了。因為黴菌的繁殖很快,它寄生在皮下層,使表皮層脫落,很快地形成膜狀帶黴菌耳垢團,不到一週內耳道就完全栓塞了,同時引起輕度重聽、耳鳴、耳痛及耳朵發癢。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那是正常的耳垢,而自己並不知道是被感染了黴菌,而未加以治療。

        目前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治耳黴素是用K1argin液每日十五分鐘以上泡一次耳朵,其目的是要使這種可殺黴菌的溶液能浸入皮下層,也就是菌體的根基部,使其軟化脫落,並且需要每天由醫師完全而且澈底地將耳內清拭乾淨,再點藥水。如此連續兩週,才能完全殺清菌體及其孢子,以防再發。

外耳道乳頭樣瘤

        乳頭樣瘤(疣,俗稱「菜花」),已被證實是由於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腫瘤,外耳道乳頭樣瘤的確常見於掏耳朵的患者,這種瘤子又有移種的特徵,因此不能不小心,若果真是由掏耳朵長出了瘤子,可真是划不來了。

耳道異物

        常見的有火柴棒、棉花屑、紙屑等也都是因為掏耳朵而留在耳道內的東西。還有非人為造成的是動物性異物,最常見的是蟑螂跑進耳道去了,蛾、螞蟻又次之。

 

 

[勞工安環]搔癢搔出了多少的耳鼻毛病?/楊石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