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
||
為後代子孫創造就業機會 石化產業必須根留台灣/戴國榮 |
||
|
||
|
||
![]() 石 化產品是絕對的民生必需品,更是評估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指標,所以先進國家都持續擴展石化產品的基礎原料-乙烯-的產量,唯獨台灣反其道而行。因此,台灣想要維持國際競爭力,要維持高度的經濟發展,就需要維持高乙烯供給率。一、失業問題日趨嚴重-我們不要成為外勞,更不要流離失所 石化產業,是現今台灣各產業的重要支柱,如果外移,那是將上兆的市場拱手送給國外,而且當所有石化產品都採用進口,可能造成的負面效果如下: (一)勞工失業問題更形惡化:上游的石化廠外移,將導致台灣中下游所有石化關聯產業因為沒有原料也跟著外移,不僅 42萬名現有勞工可能失去工作,以及未來台灣勞工的就業機會亦將嚴重縮減。(二)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嚴重衰退:石化產業是基礎產業,基礎產業如受制於人,則各產業的原料成本必將隨之增加,不利產業競爭。 (三) 3.3兆元產值憑空消失:台灣整體石化業及其上、下游產業的產值高達3.3兆元,佔製造業的近1/3,將嚴重影響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二、發展環保綠能產業-需要石化業 近年來各國致力發展的環保綠能產業,其實也需要石化業的支持;無論是風力發電、太陽能板、太陽能熱水系統、電動車、 LED照明燈、環保購物袋等等,也都是石化業直接或間接關聯產業的產品。所以,要做好環保,絕對不能缺少石化業。三、民生食衣住行-石化業無法被取代 綠能產業只產出能源,卻不能產出石化業所製造的手機、輪胎、雨傘、衣服、牙刷等各式民生用品。而且連種茶葉需要的肥料和農業工具、運茶葉和奶精的貨車和汽油、貨車走的柏油路、飲料店的設備和招牌、店裡的瓦斯,無論是農業和運輸所需的器材、動力,都不能缺少石化業的能源以及製品供應。 既然石化產業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讓勞工的生計得以維持;也可以幫助台灣的綠能環保持續發展;更可以讓我們在每天吃的、穿的、住的方面不用煩惱。因此,石化產業應該根留台灣,讓後代子孫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不用擔心吃的不好、穿的不暖、生活的不安。 ※畜牧時代>>逐水草而居;工商業時代>>逐工作而居! ※給後代子孫一個『經濟穩定發展以及不愁失業』的生活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