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肥貓日記…我們這樣走過從前/世芳勞工藝文

肥貓日記…我們這樣走過從前/世芳

 

   
 

[勞工藝文]肥貓日記…我們這樣走過從前/世芳[勞工藝文]肥貓日記…我們這樣走過從前/世芳        因此,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所選擇的職業是不是真正使我們受到鼓舞?我們的內心是不是同意?我們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種迷誤?         還不到下午四點,賢伯已親自將加油站的廁所清掃第三次,即使日常就外聘清潔人員定時來清理,為了提供民眾來此「方便」的舒適性,賢伯仍會不定時地走出辦公室看看廁所的衛生狀況,維持應有的整潔,走回辦公室時,看到地上有垃圾,立刻撿起來。加油站是提供服務的地方,亦是公司對外的門面,維持一個站體的體面是必要的,一如賢伯穿在身上筆挺的制服一樣,他會以身作則,用行動帶領站內所有員工主動積極地共同維護這個環境,「走動管理」的模式,每個小細節都不會輕易放過。回到辦公室後,一邊忙著處理公務,一邊心繫著室外加油員與顧客互動的情形。加油員們都很年輕,照著SOP的流程為顧客加油,理應很難出現問題,然一旦是需要與人接觸與互動的工作,有千百種的顧客,就易有突發狀況發生。稍有摩擦與誤會,年輕人的應對不夠成熟,賢伯在第一時間就要出面處理,有擔當地減少客訴發生的機率。 [勞工藝文]肥貓日記…我們這樣走過從前/世芳        賢伯是加油站站長,擔任這份管理職務已經有10年之久。這麼多年來,他形容自己是24小時都「stand by」,坐在辦公室裡如此,回到家裡也如此,分分秒秒都掛念著加油站裡裡外外的狀況,愈想放鬆愈放不開,最怕 的就是半夜接到員工打來的電話。「遇有問題發生,要立即解決,不能拖,就像滅火一樣,不能讓火勢擴大」,賢伯挺著胸膛這麼說著:「這是我的職務,職位在,責任在」。         如此競競業業地工作,是外人眼裡難以到的一面。然在政府喊出油電雙漲,引來民怨之際,部分輿論竟將矛頭指向中油人事成本過高的問題,指責中油虧損是因為員工待遇優渥、福利太好,甚至有立委帶頭要中油拿員工的薪資結構與獎金制度開刀。         原本朝野上下應尋思解決的是,整體經濟不景氣下,萬物皆漲、唯獨民眾薪資不漲的問題,是台灣經濟發展何去何從的政策規劃,大方向不處理,反而讓仍保有一份穩定收入的中油員工,成了眾矢之的,成了政府施政失了方寸的代罪羔羊。業務繁多,片刻不得閒  [勞工藝文]肥貓日記…我們這樣走過從前/世芳       自政府開放民營業者經營加油站以來,因市場競爭對手增加,改變以往中油一家獨佔的局面。為了維持國庫的收入,中油加油站以開發多角化業務經營的方式,增加競爭力、衝刺來客量。         所謂多角化經營,包括設置零售商店、洗車廠、簡易保養廠、開辦各項代收業務等等,「公司把加油站經營的觸角延伸到各種商品去,無形中也增大我們的業務量。」對賢伯而言,既然領了這份薪水,就認命地做。         除了努力符合公司這些業務的要求,畢竟這是一家國營事業,公司對工安的重視是馬虎不得,須得擔任帶頭示範「奉公守法」的領頭羊的角色。因此,一個加油站站長,還需常常處理各種的稽查。稽查的單位不只是來自公司內部,舉凡環保局、環保署,會來查看油氣回收是否確實,連廁所的整潔都在稽查範圍中,甚至會進行評比;消防局會派人過來檢查消防設備是否過期、逃生設施是否完善;度量衡檢定所則來稽查油表有無符合規範與油品的純度;建設局來檢查建築物的結構;食品檢驗局來抽查商店內販賣的食品是否過期、飲水是否正常;勞工局、勞委會則是稽查工讀生的時薪、受訓、體檢與勞健保等有無合乎法令規範;以及最重要的,在「顧客永遠是對的」主張下,絕對瞪大眼來檢視他們服務態度的消費者們。         無數雙眼睛盯著他們瞧,綿密地猶如一張網,豈有加油站員工打混摸魚的空間,這是繃著神經工作呀。人力吃緊加上青黃不接         中油加油站裡的員工可分為四種:正工、資深工讀生、工讀生與勞務工。以一個需要輪三班制的加油站來說,通常僅編制4個正工,每一正工輪值一班的話,意味僅有一人可以排休,第二人若遇有緊急狀況想請假,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場正工不多啊,頂多一人而已,人力摳的那麼緊,要處理的業務那麼多,顧客的狀況又千百種」,在這樣人力吃緊的工作壓力下,賢伯不免感慨:「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你說我會多清涼?!」         中油原有2萬3千多名員工,因人力精減政策的施行,已縮減為目前1萬5千人左右。縮減了7千多個員額的規模,對國庫來說,能「節省」的人事支出有限,換來的是,工讀生與派遣工沒有機會轉換為正職員工,而正工一人得當二人用。即使在工會的訴求下,這幾年中油開始對外招考新進人員,但賢伯表示釋出的職缺以「管理層級」為主,而非可容納更多就業人口的基層人員。         縮減人力後是遇缺不補,再接下來就是人力斷層的問題,這正是賢伯最憂心的現象。「現場都是我們這些老的在硬撐。」賢伯舉一個實例,在參加公司內部在職訓練課程時,舉目所見皆是白髮滄滄或頭髮禿一大塊的「老同事」們。「當站長起碼要從基層上來,才有那個經驗的累積,對油品、對加油機、對站上各種營業、設備也好啦,軟硬體部分都要了解,還有對人的帶領。」沒有年輕一輩的可以接棒,讓他們這些老的想退也退不得。年資累積的薪資         當立委以「爆料」的形式召開記者會,揭露中油內部領有7萬以上高薪的員工達500多人,以簡單的數據指責中油員工的高薪是全民買單,這種操作手法可說是藉由資訊的不完全揭露,達到企圖引導社會大眾將不平的情緒指向同為受薪階級的中油員工身上。這「500多人領取7萬高薪」的簡化指控中,沒有告訴社會大眾的是,中油員工的平均年齡已高達50歲,而這500人中,多數是如賢伯這樣已在中油服務超過30年的老員工。這7萬元,是耗盡了30年的青春歲月所換來的。         賢伯在民國66年,還是個26歲的年輕小伙子時,參加中油委託國民就業輔導中心的招考,正式進入中油工作。一開始就從外場加油員這份基層職務做起,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直到民國91年時才升任為加油站站長,整整花了25年的時間。         擔任加油員時,一開始的起薪僅有4、5千元,換算為現在的薪水約是19,000元左右。這份薪水對當時的勞工而言算不算是高薪?就賢伯的回憶,那時台灣正值經濟起飛階段,他的同學們抓住這股發展的機會,或是做生意或是在大型的私人企業工作,往往一晚交際應酬的錢就能喝光賢伯整整一個月的薪水。看在年輕的賢伯眼裡,他是羨慕的,「當初我也覺得領這個薪水好像不是很好,要大富大貴不可能。」甚至他原本還設定在中油工作5年後就要轉職,「如果這份工作真如外界形容的是一個肥缺,我怎麼會只想待5年就好!」計畫總趕不上變化,這5年內,賢伯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也跟著穩定下來,「走不了啦!」。這一待,就將近35年,「人生有多少個35年,未來退休後,就是個滿頭白髮的老頭囉。」

        追求安穩的工作與生活,不也是大多數勞工的想望。中油是國營事業,是給得起這種勞動條件的企業,所以賢伯最終選擇將他的最有活力的青春奉獻在這裡。也正因吃的是公家飯,中油勞工的薪水是依國營事業管理條例的規定來發放,而這是經濟部訂定並經行政院核定的,該是什麼職級就領多少薪水,一毛都不會多給。以現在整體經濟不景氣而言,他們的薪水的確是相對穩定而不受影響。但我們不能選擇性的遺忘,當景氣好時,甚至中油仍是獨佔事業時,他們有因此而每個月多領一筆「業績獎金」或能參與「分紅」嗎?他們每月領取的,仍是那份依規定而來的「死薪水」。只求一家大小溫飽,後半輩子無憂         就是靠這一筆「死薪水」,尚未成家時的賢伯,每個月只留1千元自己花用,其餘都交給了母親,盡長子之責分擔家計,讓三個弟妹可以安心求學。成家後,為了有個安穩的窩,用跟會的方式,跟著大家一起排隊抽籤,買下一間國宅,付了20年的貸款才還清房債。這間老房子,未來仍是賢伯夫妻兩要繼續棲身的所在,換屋,是想都不敢想。         也靠這筆「死薪水」,賢伯夫妻兩勒緊了腰帶,省吃儉用地扶養三個孩子長大。三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但光是每學期要付出去的學費就要19萬左右,而這還不包括給孩子外地求學的生活費。直到這2、3年,孩子們才完全自立,無需賢伯再操心。          對於這份求溫飽的工作與薪水,卻被外界指責他們是肥貓,賢伯不平地表示:「公司給我一個穩定的收入來照顧我的家庭,不管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自己的兒女。現在經濟不好,不是因為我們領的薪水、福利,才造成經濟差,即使我們什麼薪水、福利都不要,經濟也不會好起來。」         對一家老小的責任都盡了,「把他們教養好是我們父母的責任。過去是養爸媽、弟妹與小孩,我現在才要開始積蓄我本身,為自己而活,活我下半輩子的生活費。」但距離退休也沒多少年了,這些退休金,也只能確保賢伯夫妻兩 人可以不倚靠小孩而獨立生活,對於勞苦大半輩子的賢伯而言,「希望我們後半輩子有健康的身體,若不健康,就白走這一遭了。」

 

 

[勞工藝文]肥貓日記…我們這樣走過從前/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