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勞動漫談/王輔羊勞工藝文

勞動漫談/王輔羊

 

   
 

[勞工藝文]勞動漫談/王輔羊        查“勞動”(labor)一詞有五義:1.人們改變勞動對象使之適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即勞動力的支出或使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在人類社會行成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人類的祖先-類人猿-經長期勞動實踐,才變成能製造工具的「人」。勞動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具有不同的社會屬性。2.謂活動鍛鍊身體;《三國志.魏志.華陀傳》:「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壁猶戶樞不朽是也。」《莊子.讓王》:「春耕種,形足以勞動。」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但人生惡安逸,喜勞動,惜乎非中庸也。」今多指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活動。周瘦鵑《勞者自歌》:「我平生習於勞動,勞心勞力,都勿以為苦。」又如:體力勞動、腦力活動。

         3.

猶言偏勞,表示感謝、勞駕,多為敬詞。白居易《初到江州》詩:「遙見朱輪來出廓,相迎勞動使君公。」又:「勞動故人龐閣老,提魚攜酒遠相尋。」唐王建《酬於汝錫曉雪見寄》詩:「勞動更裁新樣綺,紅 一夜剪刀寒。」《紅樓夢》第42回:「賈母笑道:『勞動了。珍兒讓出去好生看茶。』」老舍《四世同堂》三十:「正在這個時候,院中出了聲…曉荷迎到屋門:『勞動!勞動!不敢當!』」白氏《長慶集.病起》詩:「經年不上江樓醉,勞動春風颺酒旗。」 

         4.

使不安寧,騷擾。《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諸葛孔明仍規秦川,姜伯約屢出隴右,勞動我邊境,侵擾我之氐羌。」

         5.

煩勞、勞累。三國志曹植《陳審舉表》:「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勞動鑾駕暴露於邊境哉!」《金瓶梅詞話》第20回:「快請你娘回房裡,只怕勞動著,倒值了多的。」

         再來看勞工一詞,

1.謂從事工作恃所得之工資而生活者,自食其力,最為高尚,為社會上重要份子,故有「勞工神聖」之語。舊時稱勞工。李大釗《上海的童工問題》:「上海的下層勞工(如:苦力、人力車伕等)的所得,比中國任何地方算是較高的。」蕭乾《未帶地圖的旅人》:「當國家地位低落時,在海外的中國勞工生活之悲慘是難以想像的。」用勞力獲得工資而生活的人謂之勞工(laborer, worker)。

         2.

指被抓去強迫服苦役的人。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除了李振江,到會的人都當過勞工。」高玉寶《高玉寶》第一章:「我說皇軍這回往銅礦送勞工,準有我家老二跟去嘛,你還不信呢!」

         勞動力(

manual labor,labor force)簡稱為勞力,1.經濟學中指以掙工資為生的人們之總體。人所具有的能運用於勞動過程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有時也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是社會生產力的能源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浩然《豔陽天》第39章:「婦女勞力也別剩下,幹多幹少,添幾隻手總比沒有強。」

         2.

從事體力勞動。《孟子.縢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左傳.襄公9年》:「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謂之:『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王西彥《鄉下朋友》:「他們勞力的人自然不算什麼,我這勞心的人可要了命啦!」康濯《買牛記》:「這四家勞動力都不強。」

         3.

勞損民力,耗費氣力。《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願。」《舊唐書.杜佑傳》:「秦平六國,恃其兵力,北築長城,以拒匈奴…勞力擾人,結怨階亂。」《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我家小姐年長,要選良姻,須是三般全的方可來說…如少一件,枉自勞力。」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六》:「想在現今的世界上,協同生長,掙一地位,即須有相當進步的智識、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夠站得住腳:這事極須勞力費心。」

         勞動是指人類在生產財富中所提供的有價值的服務(不是積累與提供資本,亦非承擔經營企業的風險)。它包括體力勞動者的服務,也包括許多其它類型的服務。人們體力運用於生產當然是勞動的因素,但技巧與自我指導亦均為勞動的因素。勞動皆具花費時間之特徵,另一共同特徵為勞動與遊戲不同,勞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其產品,亦即為求分享一部份社會工業的總產品。勞動如可用簡單均勻的時間單位(如工時)來衡量,則經濟學上許多問題可大為簡化。但勞工之間,其接受培訓之質與量,技術、智力的高低,指導自己或別人的工作能力及所需其它特殊才能的大與小,各不相同;各種勞動在使人厭倦程度上,在社會地位等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除造成勞力之不易流動外,不同種類的勞動,不能單純按勞動量大小給付同酬。一種勞動,其單位時間的市場價格不但決定於勞工的技能,而且也決定於對勞工所能提供的那種勞務的需求,決定於那種勞務的相對稀缺性,決定於其他生產原動力的供應情形。

         不過,供應量一定而用途不同的勞動,可參考其產品的數量與價值加以比較,此種比較在競爭性企業之計劃管理中經常不斷地進行。此外,要測知擬議中的社會勞動或其應用的體制之變更為可能增加抑或減少每年財富的生產量,則可利用經濟分析法來進行。

         對於個別工人,如同社會整體一般,衡量生產「勞動成本」的可行方法,是參考比較同樣勞動可能獲得的其它產品,或參考比較同樣時間勞動的其它可能的用途。所以,大部分國家工人每天勞動的時數和工人一生用於勞動的平均時間均比100年前為少。此並非意味著勞動已變得更加昂貴,亦即因為總收入的增加,工人時間的其它用途已變得更加值錢。

         勞動節(Labor Day)為一年一度的假日,美加地區訂於每年9月的第1個星期一,其他國家各訂於不同的日子。勞動節的目的在表彰勞工對於國家的貢獻;因此,對於工會工人而言,它是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日子。在美國,勞動節既是聯邦的假日(適用於聯邦的雇員及哥倫比亞特區),也是各州法律認可的假日-包括美國本土、屬地及波多黎各。

         以一個特別的假期來表示對勞工的尊敬,此一構想由兩個人所提出:來自新澤西州派特森(Paterson)的機械師馬奎爾(MatthewMag ui re);與來自紐約市的麥圭爾(Pet e rJ.McGuire ),他是木匠同業工會的創始人,及工會組織聯盟與勞工聯盟的共同創始人之一。此組織後來演變成為美國勞工聯盟。1866年9月在日內瓦的第一國際工人代表大會,把爭取8小時工作制列為國際工人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1882

年9月5日勞動騎士團在紐約舉辦了第1屆勞動節遊行,1887年俄勒岡州成為第一個將勞動節訂為法定休假日的州(該州將勞動節訂於每年6月第一個星期六,直到1893年才改為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同年,科羅拉多州、麻州、新澤西州及紐約州紛紛將它訂於這一天;其它各州也很快地跟進。1894年國會

        訂這天為聯邦雇員及哥倫比亞特區的法定休假日。

        澳洲國內各州則在不同的日子慶祝勞動節。紐西蘭訂於10月。大多數歐洲國家(包括蘇俄)則訂在5月1日為勞工的特別假日,我國也訂在此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等地20萬工人對勞工的痛苦處境忿憤不平,舉行了罷工與遊行示威,要求實施8小時工作制,幾經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1889年7月恩格斯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議將5月1日訂為國際勞動節。1890年歐美各國許多工業城市的工人都在5月1日舉行大型示威運動;從此各國 每年都在此日舉行紀念活動。到1919年8小時工作制被國際會議承認,翌年中國工人在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地舉行集會和示威遊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

        勞動日:1.某些社會主義國家農村集體經濟中計算成員勞動量與勞動報酬的一種尺度。

        每個成員從集體經濟中取得的勞動報酬,一方面取決於他所做勞動日的多少,另一方面取決於勞動日單價高低,後者是根據集體經濟的收益狀況與全體成員所做的勞動日的總數決定的。勞動日是怡體經濟中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具體形式。一般說來,一個勞動日大致相當於一個中等勞動力一天所能完成一般農活的勞動量。2.又作「工作日」,勞動者在一晝夜內的工作時間。在資本主義早期,企業主常突破工作日的生理界限(工人吃飯和睡眠的時間)及道德界限(工人從事文化教育與社會活動的時間),延長工作日,遭到工人反對。

 

 

[勞工藝文]勞動漫談/王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