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中油高雄煉油廠日前關廠,員工在最後一夜跟煉油廠揮手道別。許多人臨別打開手機播放蔡琴唱的「最後一夜」,歌聲中更添難捨的離情,前台灣工業灘頭堡正式向歷史揮別。隨著高雄煉油廠之關廠,五輕完成階段性任務,八輕也因為民眾的抗爭,恐怕屬於無疾而終之局面,原本擬在海外蓋廠,迄今毫無任何音訊可言,而曾經輝煌一時的石油煉製與石化工業,業已逐步走入歷史盡頭,沒有回頭路。

  近年來,台灣各式各樣的重大工業領域,根基幾乎毫無例外的連根拔起,竟然沒有任何的替代方案,這是最教人憂心忡忡之處,雖然朝野政黨政治人物人提出的政治口號,處處充斥著冠冕堂皇的政策宣示,每每流於華而不實的廣告宣傳,看不見可以兌現之絲毫可能。

  事實上,高雄煉油廠關廠事件,只是冰山之一角,代表台灣重工業的逐步沒落,若是沒有替代方案,而以其他產業的取而代之,不啻顯示出引領台灣超過半世紀的石化工業,從此走向末日,並且產生連鎖之反應,凡是與石油煉製、石化工業具備關聯性的產業,莫不同時受到嚴重的衝擊,難以在未來的歲月中起死回生,乃屬必然之現象。

  部分國人徒然反對石化工業,而完全無視於石化工業對台灣早期經濟發展之重大貢獻。俗話說:「吃果子,拜樹頭。」縱使石化工業的鋒芒,早已被新興的電子科技所遮掩,但是仍然不失開啟台灣工業發展之領頭羊角色。縱使到了今天,雖然石化工業日趨凋零,而其實際的產值,依舊佔有國民生產毛額的極高比值,絕對不可等閒視之。

  當然,高雄煉油廠不是不能關廠,然而不宜淪為為了關廠而關廠,除了自廢武功之外,完全不具前瞻性,尤其最為嚴重的是,舊或不太舊的工廠逐一被迫關廠,而新的工廠竟然不得其門而入,那麼台灣的工業必然日漸萎縮,汰舊而不換新,看不到美麗的遠景,導致人才大量外流,此乃未來必然面臨的景象。

  尤有甚者,因為高雄煉油廠關廠,導致半屏山的M73眾多油槽,亦被迫停用,導致大林煉油廠所煉製的汽油產品,不能透過半屏山的M73油槽,以調節供需,反而需要油輪運輸至台中港,再從王田油庫利用管線輸送至南部縣市銷售,增加許多無謂的成本,殊非長遠之計,更造成毫無意義的浪費。

  吾人希望透過理興的溝通與對話,能夠真正解決半屏山的M73油槽使用問題,俾創造國家與後勁地區民眾雙贏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