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對勞工自由的促進

徐于

  台灣疫情甫趨緩沒多久就又因Omicron變種病毒入侵而再次嚴峻起來,Omicron強大的傳染力不容小覷,自由時報(2022.04.15)報導指出,目前六成三企業開始或考慮重新實施居家辦公模式。

  一回生、二回熟。相較第一次實施居家辦公時的各種混亂,企業和員工漸漸上手這種電傳工作模式,而政府也即刻提供工時安排、紀錄、加班認定、職業安全衛生指引等指導措施(詳勞動部官網),讓勞資雙方於協商安排居家辦公時有所依循。儘管部分雇主或勞工認為居家辦公的效率不如在辦公室來得高,但事實上越來越來企業和員工已漸漸習慣且看好這項新工作型態。

  美國富比士雜誌(2022.04.14)報導,美國勞動部近期公布報告指出,在疫情兩年的洗禮過後,居家辦公模式逐漸成熟,儼然變成與病毒共存的新工作型態,目前仍有13%的企業員工居家辦公。且統計發現,對照2020年統計的73%,現在高達83%的受僱者表示其公司已成功導入居家辦公模式,另有30%的勞工表示,如果公司要回歸傳統辦公室工作模式的話,會離職另尋有實施居家辦公的公司。知名評論機構Fitch Ratings首席經濟學家Brain Coulton形容:我們已經可以見到疫情對我們的打擊正一次次的減弱,且越來越多雇主意識到,他們最佳的利益來自於給予員工更多在工作安排、工作時間和喜好上的自由度。為了將管理利益最大化,Brain Coulton建議企業主應該:(1) 以員工身心健康為優先;(2) 發展在家工作者的軟實力,如有效溝通、團隊合作、時間管理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3) 規範(約束)過度通訊溝通。

  工作世界在疫情動盪的洗滌過後,許多大公司像Twitter開始察覺到完全電傳或混合式電傳勞動可能帶來的利基,因而逐漸增加開出採用這類彈性工作模式的職缺,來吸引人才。這些企業除多為科技業外,事實上,還有來自製造業、運輸業、社會服務業等我們一般認為不會採行彈性工作安排的企業。

  上述可見,“愛自由”是大多數人的天性,勞工往往偏好更自由的工作模式。相信各種因應疫情的“臨時性”彈性措施近兩年的實施下來,讓員工在感受到較多自由,且企業也因此獲得維持或提升營運管理效率的情況下,將可望逐漸“常態化”,甚至成為主要的新工作型態之一。不過如Brain Coulton所言,前提是員工的自由必須具備可以有效完成在家工作的自主條件(軟實力)。

  如果有一天,更加彈性、自由的工作世界到來,屆時不論變動的世界存在多少未知的變數,企業和勞工都可以很快速的攜手因應,渡過危機,到時,勞工和雇主之間,除了契約上勞僱關係外,更存在著夥伴互賴關係的本質,勞工有工作自由,雇主也可以省掉要處處監控、防備勞工混水摸魚的“不自由”心神消耗而獲得管理自在。

  進一步,談到工作彈性和自由,工作時間的安排絕對是不得不提的一點,因為它直接涉及個人自由在工作和生活間的分配。也確實,疫情期間因工作世界和型態的轉變,再次興起工時和員工生活自由相關的討論,其中,最受到關注的議題是從1920年代末期就開始被提出的“四天工作週(4-day work week)”或有別於現在一般 “週五天工作週”的“較短工作週(shorter work week)”。富比士雜誌(2022.02.15)整理目前已經有實施“四天工作週”的先進國家或企業來自:冰島、蘇格蘭、西班牙、紐西蘭、阿拉伯和日本。

  觀目前實驗性推行“四天工作週”的國家或企業,多半用週總工時不變、工作天縮減,也就是增加每日工作時數方式執行,不過,美國加州和西班牙“四天工作週”則是直接朝配合工時縮減至32小時的方向在推進立法。雖然縮減工作天數有可能增加每日工作時數,但多數勞工還是表示,儘管日工作時數增加,但他們仍樂意這樣的安排,因為他們獲得更多可以和家人相處或處理個人事務的完整時間。BBC新聞(2022.03.23)報導提出,一份美國調查顯示83%的勞工希望“四天工作週”的安排,再次顯現,“愛自由”是人類的天性,相信這樣的民調如果在台灣進行,結果應該也是一樣的。

  雖然疫情帶給我們的,第一直觀是人身移動遷徙上的不自由,但同時,卻也帶給部分勞工在工作世界中更多的自由。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反思,過去傳統高壓管控的作法是無法因應像這次疫情一樣的突襲狀況,而給予員工工作上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性,反而是渡過危機,甚至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新途徑。當然,如BBC新聞(2022.03.23)評論,這樣的工作文化轉變,需要一套可以確保勞工的自主和自我約束能力的完備制度,來支撐企業給予勞工工作自由的決定。

總結來說,對於全球廣大勞工來說,不論是從生活或工作層面講起,疫情都凸顯了“自由”的可貴之處,也指引了我們將如何改善工作世界的路徑方向。

圖一 在家工作(WFH)
  • 圖一 在家工作(WFH)